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下表是20世纪40年代华北地区某一村庄的土地占有情况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        )
1945年人口数量1947年人口数量1945年人均占有面积()1947年人均占有面积()
地主1807.220
富农1741748.234
中农7537534.714.71
贫农6506503.24.69
赤贫181804.3
A.打倒土豪分田地保障农村革命根据地B.通过合作社方式进行土地所有制变更
C.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D.没收地主土地以实现“耕者有其田”
2 .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内容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
货物旧税率(%)新税率(%)
棉花24.195.56
棉纱13.385.56
斜纹布14.925.56
A.割让香港岛
B.战后赔款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3 .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革命北伐胜利进军
B.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 .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在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农民而言是一个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根据以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图片一反映的是中国的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图二反映了中国农村进行的哪一历史事件?同时期还有一场什么运动?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3)图三反映了农村中生产关系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最先从哪两个省开始的?
(4)农业方面有一位中国人为世界作出了杰出贡献,国际上甚至把他的发明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他是谁?他的发明是什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尽管采用满汉并用的政策,但实权却掌握在满洲官吏手中,很大程度上诱发了汉人排斥满族的“大汉族主义”情绪。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封建统治的“稳定”,肆意干涉地方政务,地方要员也“扶洋自重”。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国内一些持巨资的买办、商人在地方投资设厂,使得中央政府在经济上对地方依赖。作为封建王朝支柱的八旗军腐朽不堪,面对地方起义,清政府不得不依靠湘军、淮军镇压。

——马淑娴《略析晚清中央体制变化的动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央集权走向崩溃的原因

材料二 晚清的非统一政治格局,是其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遭受列强凌辱的最直接原因之,日相伊藤博文在分析甲午战争时说:“中国名为一国,实则十八国也。其为一国,则诚十余倍于日本,其为十八国则无一能及日本之大者,吾何畏焉?”在这种非统一的政治格局下,地方权力努力的目标是政治军事权力的扩大,而不是以生产活动促进国内市场形成。像机器局、船政局这些地方机构,都是由督抚经办且各自为政,这种官办、官督商办的企业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束缚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张玲玲《晚清时期非统一政治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非统一政治格局”的影响。
6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于中共“一大”的党纲,中共“二大”党纲的最大变化是
A.暂时放弃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B.进一步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
C.直接为国共两党合作奠定了基础
D.明确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18-19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目睹了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形象地说明了某一历史事件的两大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一是革了辫子的命。该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8 . 阅读下表,说明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原因是
年代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1397133.6
1988年3666.9544.9
1990年7662.1686.3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我国1952年底~1956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
A.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D.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