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2024高一·全国·学业考试
多选题 | 较易(0.85) |
1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思想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下列情形出现在宋朝的是(     
A.“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C.“苏湖熟,天下足”D.能够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
2024-05-1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学考复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综合训练卷03
2 . 西周时实行“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的井田制;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个体农耕逐渐发展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B.生产力有进步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确立
2023-10-09更新 | 209次组卷 | 127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卷
3 . 1983年, 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均产值比 1978 年增长了30. 6%, 平均年增长 5. 5%, 大大高于1978 年以前平均增长 1. 29%的速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 . 清末民初, 我国注册公司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这一变化说明(     
时期注册公司数注册部门平均每年增加数
1903-1908年265家清廷商部44家
1912-1921年794家北京市政府农工商部80家
A.民国政府扶持官督商办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
C.民国初年政治经济同步发展D.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影响广泛
5 . 沿海与内地的工业总产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七三开,到1978年是六四开。内地修建了众多重大工程,增强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极大地缩小了东西差距。带来这一变化的是(     
A.实施了“一五”计划B.完成了三大改造
C.开展了三线建设D.实行了改革开放
6 . 如表内容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的发展概况。综合该表信息,能够反映这一阶段总体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政治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军机处
经济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文化《红楼梦》问世;京剧逐渐成为主要剧种
军事戚继光抗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专制集权空前强化B.面对新的世界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
C.文艺创作成就显著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中后期,内阁大臣的工作不再是简单地接收皇帝的任务安排。内阁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六部尚书也在内阁的监管之下。这一变化表明(     
A.内阁是皇帝内侍机构B.内阁首辅权力失控
C.内阁完全取代了六部D.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8 . 下表是西汉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的变化表。汉武帝时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A.开疆拓土B.颁布“推恩令”C.分设刺史D.用酷吏管理地方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历史事实是既定的,但是看待历史的角度则可以是变化和多样的。

视角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视角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视角一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事件做出较高的评价?(举两例)
(2)按照视角二,从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
2023-06-21更新 | 116次组卷 | 6卷引用:上海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1956   

时间事件
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国大典举行
1950年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01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1953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37《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95312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54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据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为巩固政权采取的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的努力。

材料二   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由集体统一管理和使用土地所以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摘自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1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作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