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些思想(     
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争鸣B.反映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C.保证了中央集权的建立D.体现了国家统一的趋势
2 . 在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其中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努力。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中国家“不懈努力”的是(     
①万隆会议的召开       ②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③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④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 . 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大趋势。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纪》

材料三(西汉初年)以海内初定,子弟少(年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

——班固《汉书·高五王传》

材料四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2)为解决材料二的问题,秦朝实行郡县制,请简要概括郡县制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汉初“大封同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此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汉武帝针对王国问题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4 . 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纪》

材料三   (西汉初年)以海内初定,子弟少(年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

——班固《汉书·高五王传》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2)为解决材料二的问题,秦朝实行郡县制,请简要概括郡县制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汉初“大封同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此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5 .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谁能革此弊,待君秉利权。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材料反映了(     
A.两税法实施具有合理性B.恢复租庸制成为趋势
C.税制改革加重百姓负担D.农民积极性得到提高
6 . 据图可推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布(       
A.受俄国革命模式直接影响B.集中在长江沿岸交通要道
C.与国民革命运动密切相关D.呈现出范围不断扩大趋势
7 . 对下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图: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务工迁移量与产业(就业)结构及城镇人口比重
A.务工迁移量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状况相一致
B.务工迁移量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发展与停滞
C.20世纪80年代末务工迁移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
D.21世纪初迁移返乡趋势的出现抑制了城镇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德宗年间,宰相杨炎因与京兆尹严郢有隙,暗中指使御史弹劾严郢,致使严郢被降职。卢杞任宰相后,将严郢提为御史大夫,共谋治杨炎。为构成杨炎罪状,严郢无故逮捕了河中观察使赵惠伯,以刑逼供,导致杨炎被流放至崖州。该现象说明(       
A.相权膨胀导致监察效果不佳B.唐代君主专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C.封建监察制度无法发挥作用D.朋党之争导致监察权力的异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两宋时期,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23-02-23更新 | 362次组卷 | 4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它甚至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50年到1955年,我国从苏联进口了大量的枪械和相关的产品技术资料,开始着手枪械的仿制工作。这些枪械仿制成功后迅速投入批量生产,并陆续装备部队使用。到1955年年底,各种旧式杂枪退出历史舞台,我军迎来了轻武器装备的第一次全面换装。金军枪械系列得以统一,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军事科技迅猛发展,给我国轻武器装备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成为我国轻武器蓬勃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催化剂和推动力。92式9毫米手枪与92式5.8毫米手枪广泛采用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自动手枪。95式5.8毫米班用枪族的定型并装备驻港部队,标志着我国小口径枪族已经成为世界小口径枪族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轻武器呈现发展趋缓、稳步前进的总体态势。我国在立足现役轻武器装备改进提高的基础上,还推出一系列外贸产品,既为技术储备做好基础,又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口碑和海外市场,尽显了大国风范。

——《从“万国枪展”到“枪林奇葩”-人民解放军步兵轻武器发展所程》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军轻武器发展的国际背景及影响。
(2)简述20世纪90年代我军轻武器蓬勃发展的国内条件。
(3)列举21世纪,我国军事方面在国际舞台上“尽显大国风范”的表现。
(4)据材料,概括我军轻武器发展演变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