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起源于英国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很快就传播并影响到了邻国法国,但是与英国不同,18世纪法国的启蒙文学声势浩大,以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为代表。18世纪法国的启蒙文学目标明确,“最典型明确地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任务服务,密切配合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和思想斗争,战斗性特别强烈”。

——摘编自黄琛《启蒙思想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材料二 白话文学运动的开展,导致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大众,看书读报、开口讲话、提笔写作,都采用白话,昔日的文化隔绝从此不复存在,这对于全社会的文化普及、教育推广,意义极为深远。在白话国语迅速普及的情形下,新文学建设的成绩也甚为可观。胡适、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刘半农等新文化人纷纷投身新文学创作之中,一批特色鲜明的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喷薄而出。

——摘编自王学斌《新文化运动四大实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出现启蒙运动的原因,概括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根据材料二,归纳开展白话文学运动的意义。
(3)综上,就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说说你的看法。
2021-01-0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9年6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由于美国当局迟迟不愿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等种种卑劣手段,致使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这期间,美国大放反华言论,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并悍然发动侵朝战争,强占中国台湾,肆意破坏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中国人民被迫奋起还击,进行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材料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政治影响的扩大,美国一些人士和广大人民要求政府改变对华政策的呼声愈来愈高。1972221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经过多次会谈,2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从而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定了基础。19781116日,华国锋总理和卡特总统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发表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政府自19791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美两国关系开始了一个新阶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顺义《略论战后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的对华行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相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综上,就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3 . 以城市生活与商业活动为主要背景,以市井细民为主要角色,以市民的家庭、爱情、公案及恩怨纠葛等为主要题材,由话本演变而来的文学形式是
A.先秦诗歌B.汉赋C.宋词D.明清小说
2020-10-1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西晋末年开始,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至于(南朝刘宋)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和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明清时期,苏州、松江、杭州等地工商业市镇密集;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等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至明清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09-20更新 | 40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6次组卷 | 172卷引用: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2017-2018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2)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党的二大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出发,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正确革命路线,提出应联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为此,制定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的革命纲领。

——摘编自常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及启示》

材料三   邓小平强调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编自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并简析这次大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大”时党的纲领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应该坚持的道路。
(4)综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1-01-0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7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生产越不发达,人的活动范围越小,血缘关系的作用就越大,家长制越强。尊祖思想就是在这种基础上产生的。这旨在说明
A.宗法制产生的原因B.专制主义的根源
C.禅让制产生的条件D.祖宗崇拜的影响
2021-01-0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7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1959—196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各项不属于图中最低点出现的原因的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B.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失误
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易》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和孟子都反复勉励学生,要经常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赶超心态,严厉批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类不求上进的现象。中国人敢于面对困难,把艰难困苦看作是对自己的磨练和考验。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为了祖国的尊严,民族的正义,无数中华儿女临危不惧,前赴后继,英勇献身。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殖民主义者;清代在平定噶尔丹分裂政权和“三藩之乱”时,各民族勇士冲锋陷阵。近代,各族人民在抗击沙俄、英国等列强入侵、捍卫祖国疆土的战斗中,英勇顽强,不屈不挠。这些都显示了中华各民族的爱国热情和为了祖国赴汤蹈火的伟大精神.

——摘编自商聚德等《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   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用“三个倡导”加以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内涵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它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能产生重大影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简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严书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知道自己的不足”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人对“自己的不足”认识逐步深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回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你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2020-10-1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废除余粮收集制,同时开始施行粮食税制度。列宁认为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政策,只能通过“用农民所需的工业品换粮食”,因此粮食税是从极度的贫困、经济的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施行的特殊“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进行过渡的一种形式。

——摘编自李京子《苏俄“新经济政策”研究》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摘编自中国网《改革开放30年:农业与农村经济三十年辉煌成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宁对粮食税制度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实行粮食税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国家农业政策制定的认识。
2021-01-0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9年6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