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0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郭嵩焘等多是传统科举出身,不谙外语,了解西方有限;第二代外交官陆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外语能力尚可,相对了解西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外语娴熟,非常了解西方。这种演变(       
A.受益于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B.促成近代中外关系的平等
C.体现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趋向D.适应晚清政治体制的变革
7日内更新 | 52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印记”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63轮船招商局设立,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
1865江南制造总局建立,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1895康有为发起成立上海强学会,“专为中国自强而立”
1896黄遵宪和梁启超等创办《时务报》
1903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
1911同盟会联络光复会和上海商团响应武昌起义,获得胜利
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6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上海是全国最大之转运码头,内地货之运往外洋及沿海各埠者,或外洋货物之运往内地者,多以上海为转口地点。一批新型的中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同外国侨民的交往中,学到了西方经营企业的方式。资本日益充实,组织日益完善,业务日益发达,己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上海附近和安徽省等地外出觅生者最多,而技术工人及汽缸工则多为广东或宁波人,他们成为上海近代工业早期技术工人的骨干。

——摘编自肖照青《上海在近代中国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及其历史因素研究》


(1)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请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成为近代中国中心城市的条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15月,国家经委等部委下发《贯彻落实国务院扩权文件,巩固提高扩权工作的具体实施暂行办法》,强调政府各企业管理部门要在企业计划、产品销售、企业机构设置、减少企业额外负担等方面,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为企业改革创造好的条件,把应该扩大给企业的自主权进一步落实,使各项改革能够同步配套进行。

——摘编自武国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第4卷》

材料二   19882月,《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八八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指出:“深化企业改革方向,就是要解决全民所有制企业政企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把资产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交给企业,强化企业在经营上的责任,建立起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企业经营机制,逐步把企业推上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轨道。”

——摘编自顾海良等《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第3卷》

材料三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实体。

——摘编自陈述《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第5卷》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80年代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4-01-23更新 | 29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023·重庆·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
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
2023-12-02更新 | 314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思想家观点
程颐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朱熹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A.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
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
2023-08-28更新 | 3589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3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6 .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     
A.扩大地方权力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机构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
2023-06-21更新 | 9009次组卷 | 48卷引用:2023年高考山东历史真题
23-24高二上·全国·假期作业
7 . 隋唐至两宋时期对外关系
(1)隋炀帝命裴矩驻守张掖,管理与西域的通商事务。
(2)608年,常骏出航到达赤土国(今马来半岛南部)
(3)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教文化,并编著____
(4)日本向唐朝多次派出遣唐使,伴有留学生、留学僧等。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制度,促成社会转型。
(5)____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6)751年,唐朝与大食怛罗斯之战,造纸书由此西传。
(7)唐朝对外交往的三条路线广州——越南——阿拉伯;明州——日本、朝鲜半岛。
泉州——南海。
2023-06-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1讲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2-23高二下·全国·假期作业
填空题 | 适中(0.65) |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①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规模较大、破坏性较大的动乱多发生在北方,而且战乱局面持续时间很长,南方则相对___________
(2)庄园经济占有主要地位:由于士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这一时期,战乱频仍,劳动力损失极大。庄园经济恶性膨胀,大量隐匿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非常剧烈。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但__________ 发展注入活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交融中汲取了新的发展能量,为隋唐的经济繁盛提供了新的台阶。
(4)各民族经济____________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反映出胡汉杂陈、相互交融的特点。
2023-06-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作业1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年【暑假分层作业】高二历史(统编版)
22-23高二下·全国·假期作业
填空题 | 容易(0.94) |
9 . 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重____,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____,轻规律探究,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____的发展,并没有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
(4)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____及医药学等方面。
(5)从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多种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2023-06-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作业14三国至隋唐的文化-2023年【暑假分层作业】高二历史(统编版)
22-23高二下·全国·假期作业
填空题 | 容易(0.94) |
10 . 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因素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使唐朝时期民族间的隔阂大为减少。
(2)各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发展。
(3)唐太宗能采取____政策,较为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
(4)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5)“对外交通线”中的陆路交通也可通往不少边疆地区。
2023-06-0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作业12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2023年【暑假分层作业】高二历史(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