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旧唐书•高丽传》记载,高丽青年“俗爱书籍,至于衡门厮养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子弟未婚之前,昼夜于此读书习射。其书有五经及《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孙盛《晋春秋》”。这说明(  )
A.中华文化在朝鲜得到传播B.儒学在东南亚地区的流行
C.高丽教育体制移植于中国D.外来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
2023-06-06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
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2023-04-07更新 | 2487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
3 . 据唐代文献记载:山东地区所生产的梨、枣等,经船运往苏州、杭州;而苏州所产柑桔,则经运河运到山东。当时黄河下游各个州县还组织了果子行来协调产销。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生产的区域化分工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对外贸易比较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
4 . 《礼记.学记》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期,教育形成了“家有塾,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的局面。这表明西周时期(     
A.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B.私人办学较为普遍
C.初具了选官制的雏形D.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2022-07-23更新 | 39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礼记·王制》记载,周代分封制下诸侯和臣子的宫室、车骑、礼仪等存在很大差别,这被称为“命数”。“命数”基本上按爵位和职位区分,上公九命,三公为八命,侯伯、王之卿、子男、王之大夫分别为七命、五命和四命。由此可见,周代的“命数”(     
A.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C.削弱了贵族对地方的政治管控
D.彰显了周天子的统治权威
2022-07-12更新 | 2608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图1、图2所示均为河北安平汉墓壁画中的部分关于当地庄园生活的修复图案,其恢宏的场面和宏大的规模印证了《史记》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这类庄园的兴起(     
A.缓解了社会的贫富分化B.得益于政府的重农政策
C.侵蚀了皇权专制的根基D.挤压了商人的利润空间
2022-08-25更新 | 267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2023届高三8月检测历史试题
7 . 《礼记·哀公问》中记载,孔子与鲁哀公对谈。“(哀)公:‘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据此可知,孔子认为统治者应(     
A.严格礼乐制度B.提高个人能力C.重视教化百姓D.注重以民为本
8 . 据记载,北宋东京等地“凡雇觅人力、干当人、酒食、作匠之类,各有行老(各行业的头儿)供雇”。城镇周围一些机织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户而独立,成为机户。这说明北宋(     
A.雇佣劳动实现了普及B.个体经济占主导地位
C.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化D.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9 . 甲骨卜辞记载,商发动的所有战争活动,最多投入兵力不过13000人。周武王伐纣时,数百个诸侯国军队组成的联军也不过5万人;而到战国,一个较大诸侯国有几十万军队已是司空见惯的事。这一变化突出说明(       
A.时局变化影响着战争规模B.经济发展提升了国家实力
C.人口剧增保障了军队扩需D.当权者意愿左右军队建设
2022-09-01更新 | 958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8月第一次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元代成书的《丸经》中有“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载。宋代捶丸活动的图像资料也有发现(图甲、图乙)。元杂剧中有民间青年男女聚会游戏首选捶丸的情景,元曲中则有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的描述。这表明,宋元时期捶丸活动
A.拥有广泛社会基础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影响元曲创作风格D.冲击了等级观念
2022-02-28更新 | 4228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