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吏作为秦朝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赋役的催征者,被百姓看作国家的化身和反抗的对象,再加上秦朝法律本就细密严酷,吏治逐渐败坏,使得官吏可以借法欺民,进一步增强苛法的破坏作用,加重了官吏与人民的对立。

                      ——摘编自王绍东《论统一后秦吏治败坏的原因及与秦朝速亡之关系》

材料二 秦王朝建立后,统治者没有以发展经济、安定民生为首务,而是为满足自身好大喜功的政治私欲……在击胡攻越的扩张战争中耗尽民财国力。

——摘编自高旭《记忆 反思 民权——〈淮南子〉视域中的秦末陈胜起义》


(1)史料一作者认为秦朝速亡的原因何在?分析造成这一局面的深层制度原因。
(2)归纳史料二中作者对秦亡观点的认识。你怎样评价秦朝“击胡攻越”的战争政策?
2022-09-16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课练)-【圆梦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讲练备课优选(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印记”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63轮船招商局设立,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
1865江南制造总局建立,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1895康有为发起成立上海强学会,“专为中国自强而立”
1896黄遵宪和梁启超等创办《时务报》
1903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
1911同盟会联络光复会和上海商团响应武昌起义,获得胜利
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6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上海是全国最大之转运码头,内地货之运往外洋及沿海各埠者,或外洋货物之运往内地者,多以上海为转口地点。一批新型的中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同外国侨民的交往中,学到了西方经营企业的方式。资本日益充实,组织日益完善,业务日益发达,己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上海附近和安徽省等地外出觅生者最多,而技术工人及汽缸工则多为广东或宁波人,他们成为上海近代工业早期技术工人的骨干。

——摘编自肖照青《上海在近代中国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及其历史因素研究》


(1)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请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成为近代中国中心城市的条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战国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文字的应用日益频繁而广泛。因为各地民间的自由创造,字的写法很不一致,连偏旁也有不同,出现了汉代许慎所说七国“文字异形”的现象。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一个农业大国军民两政的处理, 法令的推行, 军情的通畅, 民间商旅的往还,亟需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文字, 所以秦朝统一天下之后, 当务之急便是进行全国性的“文字改革”。实行“书同文”后,小篆成为官方用字,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各系文字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秦朝统一文字之后又一次的改革, 是由“篆”及“隶”的文字改革, 史籍记载的程邈所作隶书的功绩, 应是在整理、规范在民间流行的隶书字体并且得到始皇认可而加以推广, 汉朝初立, 尽废秦法, 唯独“隶书”得以沿用,在隶书走向代表地位的同时,草书、楷书、行书嬗变,竞相争秀,形成多样化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郑涵文《秦朝大一统下的文字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文字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文字改革的的意义。
2023-04-08更新 | 24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1300年,地球经历了一个“小冰河时期”,由于气温骤然变冷以及生长季变短,许多地区农业产量下降,导致饥荒,有时甚至因此饥饿而死人。……1347年,当意大利商人不经意地将黑死病传播到整个地中海盆地,到1348年,沿着商路,瘟疫引发了西欧大部分地区传染病,这通常会让60%至70%的患者死亡。……14世纪的灾难带来的直接冲击渐渐平息之后,穷人的生活标准也许略有提升,因为谷物价格呈下跌走势。因为缺少劳动力,哪怕在乡间,向货币型经济转变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快。西欧的农奴劳力和被奴役的现象已退居到不起眼的位置。

——摘编自(美)齐格勒《新全球史》、(美)维斯塔德《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材料二

材料三有人估计,自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1573-1644)的72年间,葡萄牙、西班牙、日本诸国由于贸易关系输入中国的银元,至少在1亿元以上。万历年间,全国普遍实施一条鞭法,每年赋税的征收总额达到1500万两以上。白银大量进入国家财政的领域,改变了明清时代政府的运作方式,及其与社会的交往方式。至于它对对推动商业发展积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从十六世纪三十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十六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四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两倍到两倍半。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编《历史读本:中国历史》、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中古部分)》

(1)根据材料一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前夕欧洲社会经济遭受冲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2)比较材料二的两幅历史地图,概括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三大贸易区域的贸易形势。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后白银流向中国与欧洲所引起的社会变革。
2023-05-12更新 | 252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王安石变法与他早期在浙东的施治经历多有关联。北宋时,浙东负山近海,河渠淤塞,深受海水倒灌与干旱之苦。当地民众常将田地质押给“豪右”,靠借高利贷维持生产。王安石到任后,深感当地生财无道,地方无可用之才,学校无教导之官,不利风教,遂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有诗赞曰:荆公(王安石)宰吾鄞,学校振士风。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摘编自岑华潮《王安石与浙东的崛起》


(1)据材料概括当时浙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所借鉴的浙东施治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在浙东的施政原则。
2022-11-27更新 | 2067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唐初期,一些原来的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有的成为“逃户”,脱离了国家的户籍。开元九年,制定了括户的政策,规定:各地逃户准许百日内自首,户口可以迁移者,可于所在地附籍;想还乡,以及不符合迁移后附籍规定的,牒归故乡。过期不自首,检括出来后,押送边远州县居住,开元台十一年,又敕令“各从所乐,令所在州县安集,遂其生业”,即允许逃户就地落籍。经过括户农民重新编入国家的户籍。在括户的同时,玄宗还进行了括田;丈量核实实际的土地占比,将超过田令规定的田由登记在册,检括出来以均济无地或少地的农户。对于调整后括户税收,实行六年内免除租庸调,每丁每年纳税一千五百文的政策,这比一般民户承担的租庸调要少,同时括户的货币税取代了实物税。

——摘编自阎守诚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时期户口土地政策调整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时期户口土地政策调整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坚持“四夷一家”的理念。平定西突厥后,唐政府在西域按照因地制宜、顺俗施化的羁縻策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建立直属州县制,如新疆东部一带,汉族较为集中,风俗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与中原相近,唐王朝便在这一地区建立与中原一致的行政区划,设立州、县、乡、里,直接进行行政管理。而在唐王朝控制的天山南北及中亚北部广袤地区,由于部族林立,社会经济文化与中原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就以羁縻府州为主要管理形式。在这两套行政建制之上,另设直属于中央的最高军事行政机构-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以总揽全局,保障着唐王朝在西北地区军政号令的统一。这种建立在人文关怀基础上的“一区两制”,在当时的世界政治舞台上是绝无仅有的。

——摘编自周德钧《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材料二   康熙帝强调:“朕统一寰区,无分中外,凡有人民,皆吾赤子。”平定噶尔丹后,清政府在新疆地区主要也是采取军府制度,以将军所辖下的都统、参赞、办事、领队等各级驻扎大臣兼管民政。在地方行政方面,因当地民族成分复杂,居民的社会习俗各异,故又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和伯克制(类似于西南的土司)。新疆于1884年建省,虽然这一历史事件是新疆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就当时而言,以行省取代过去的军府制度,事实上结束了新疆内部天山南北多种行政制度并存的状况,完成了区域一体化的政治追求,使新疆第一次实现了与祖国内地的行政制度的统一。清朝实施了比历代封建王朝更加有效的行政管理,使中华民族成为统一、疆域辽阔的国家。

——摘编自来仪《略论清政府民族观及民族政策对促进各民族“多元一体”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与清朝在西北边疆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西北边疆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021-12-12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冬季联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前期的墓葬一般比较节俭,真正的厚葬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以后,汉代帝王的厚葬现象开始十分突出,丧葬耗费尤为惊人。1968年在河北满城发气孔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窦馆夫妇墓葬中,随葬品豪华奢侈、“厚葬多藏,器用如生人”。不仅墓制模仿生前的地面住宅,随葬品也尽量做到应有尽有,包括人生前所用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处处部是生人的翻版。农民和其他劳动者阶层在权富豪党竞奢厚葬的影响下,也纷纷募效、厚葬成为一时风气。丧葬本来有严格的礼制、但汉代旧礼已破、礼又未确立、人们往往随心所欲,自行其是,竞相僭越。昭帝时,贤良文学认为:“生不致其爱敬,死以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放,至于发屋卖业。

——摘自王忠《两汉时期的厚葬之风》

材料二   “世俗轻愚信祸福者,畏死不惧义,重死不顾生,竭财以事,空家以送终。”“无益于奉终,无境于孝行,但作烦搅扰,伤害吏民。”厚葬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的消费,对于广大贪苦农民来说,他们”生有终身之勤,死有暴骨之忧”。汉墓十墓九空,绝非夸张,可以说厚葬之初,也是盗墓之始。就汉代而言、厚葬与“虽有其财,而无其尊、不得逾制”的封建礼创制背道而驰,破坏尊卑之序,冲击封建治秩序。

——据王充《论衡薄葬》、班固《汉书成帝纪》等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以后厚葬现象盛行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厚葬现象盛行的危害。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发动第二次侵华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实际上已经预示着中国继朝鲜之后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如何抵抗日本侵略,理应成为中国政局变化的重心,但事实证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民政府并没有以抗击日本侵略为重心,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中国政局的发展严重偏离了抗日这个重心。国民党仍然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以发动国共内战为主要军事行动,“围剿”红军,左右中国的政局发展。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内部各派政治势力虽然有不同程度抗日口号的提出,但国民党政策重心及其对日的妥协却使日本侵华气焰日益嚣张,并且严重影响了抗日力量的集结。

——摘编自荣维木《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政局》

材料二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宣布:“我们为求得国家的自由平等和民族的独立生存,到了忍无可忍的最后关头,就非发动我们全国的力量与日本决战不可!”“我们就可以从长期抗战当中,从抗战的胜利当中来消灭倭寇!”共产党指出:“中国的长期抵抗,将使日本帝国主义本身走上崩溃的道路。中国的抗战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中国进行全国性抗战,不仅在于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还在于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两党均认为,抗日战争不仅是拯救民族危亡,而且也是维护世界和平。

——摘编自张皓《国共两党各自的性质与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使“中国政局的发展严重偏离了抗日这个重心”的做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对日态度由消极向积极转变的史实,并简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1-09-10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主要指狭义上的西域,既有起源于甘肃高原的氐羌民族,也有与北方匈奴有源流关系的乌孙,还有高鼻深目的塞人;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政权都得到汉王朝在政治上的认可,他们 与汉王朝建立了一种羁縻关系,是汉王朝西域都护治理下的地方政权。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有许多民族因为在地理上接近汉王朝直接治理的地区。据《汉书匈奴传》 记载,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实行的政策是在两族贸易中,给匈奴极大的优惠政策,以维持和平关系(后遇关市,饶给之),而这样的政策造成的结果便是大部分匈奴人都十分亲汉,两个民族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

——摘编自张曙晖《西汉时期西北边疆的民族及其与王朝的关系》

材料二   两宋时期,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处于落后状态,但辽、西夏、金这几个政权自身内部统一,经济、军事的综合国力并不弱,因而两宋政府都未能完成全国的大一统。两宋、辽、西夏和金都忙于民族政权的进攻,如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234年金亡于蒙古汗国。两宋政府对辽夏金多次用兵,均告失败,只好以“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频繁的民族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接触与交流,在客观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摘编自王宗新《正确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西北地区民族分布的特点及汉王朝对西北少数民族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2021-12-20更新 | 21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