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西方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经济政策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这些调整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起来。

——整理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自此以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摘自统编版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战后中西方经济政策调整的异同。
2 . 下表为新旧高中历史教材对于抗日战争的部分表述,这一变化意在凸显(     
旧人教版新统编版
内容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
到缅甸……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海外华侨……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德国大举入侵苏联,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国积极倡导建立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初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撤退的英军……
1943年11月,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
A.中华民族抗战的决心B.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C.中国抗战的国际贡献D.正面战场取得巨大胜利
2023-01-04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大连市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赋税制度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维护封建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经济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秦亡后,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材料二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开启了中国税制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在两税以前的近千年里,中国的人口高峰从西汉时的6000万上升到了盛唐时的约7400万,增加了不到1/4。而在两税以后的近千年里,中国古代的人口由北宋的1亿多上升到了晚清时的4亿多,增长了3倍。

——都建春、冯涛《税制变革、人口增长及其对中国历史演进的长期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汉采取“与民休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代征税主要标准的变化,并概括两税法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盛时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文字。经历汉朝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材料二   拓跋部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威胁北魏统治的稳固。

——摘编自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吐蕃、南诏、渤海等政权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汉朝时期人们的何种观念得到了发展?结合所学,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利于这一观念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革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政权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历程中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2023-11-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丞相王绾认为:燕、齐、楚等故地,距离首都咸阳过于遥远,如果不设置诸侯,恐怕很难镇守。李斯提出异议:周王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后来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

材料二   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后来,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如何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观点。秦始皇在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上采用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朝初年,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的是什么制度?汉武帝时,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王思先圣王,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令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五   秦统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丞相王绾认为:燕、齐、楚等地,距离首都咸阳过于遥远,如果不设置诸侯,恐怕很难镇守。李斯提出异议:周王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后来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所以,他反对分封诸侯,主张实行郡县制,认为这样比较容易统治。

——摘自2007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六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的主要是哪些人?这些诸侯与周天子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封功臣谋士”时为什么将尚父列为“首封”?
(2)据材料二、三、四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3)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秦始皇最终会采纳的建议?为什么?
(4)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简析其意义。
2021-10-2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克己复札,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凤,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子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祜,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廷及群生……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教版)


(1)材料一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概括材料三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始皇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史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吞并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已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史料二 秦统一之后,秦王朝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功绩,立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出行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锥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未,又有人在陨石上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莽说明外表强盛的秦朝,存在严重的政治危机。

——摘编白《中外历史绸要(上)》

史料三 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伟大古老的中华文明.但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动用了约三十万的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全国男劳动力的十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人死于这沉重的徭役。“生男慎勿举,生女哺其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撑柱!”这首吟哝长城的秦朝民歌,掲示了秦始皇的暴政。唐朝人柳宗元分析秦朝聚亡的原因,认为是“咎在人怨”。

——摘编自2007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2021-10-2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下列是一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火柴火花。

——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课本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商标,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
(3)为什么那个时代会“转瞬即逝”?
(4)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那一刻,我们的祖先便开始了选择,在选择中前进,在选择中走向文明……

材料一   在每年举行的公民大会上,如果公民们认为某人的行为损害了公民利益,威胁到城邦民主,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然后投入陶缸中。一个陶片相当一张选票。如果这个人的得票数超过6000,就表示多数通过,便被逐出国门十年。

——人教版《必修一》

材料二   整理各式各样的革命,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打掉了脑袋,保住了王冠”。……这只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改朝换代,故而并非真正的革命。……第二种是“打掉了王冠,打掉了脑袋”。这是最残酷的革命。……第三种是“打掉了王冠,保住了脑袋”。这是最光荣的革命……它不是消灭人,更不是……更换血淋淋的统治者。

——熊培云《思想国》

材料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顾维钧回忆录》


(1)材料一所表述的规定名称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如何评价?
(2)世界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最符合材料中的第三种情况?并用史实论证。
(3)材料三的观点是否合理?为什么?
2021-09-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京城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