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唐代著作作者分区(今地名)统计表
黄河文明带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总计
163099691167283
长江文明带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
(含上海)
总计
74694271875
南方沿海文明带广西广东(含海南)福建与台湾总计
23611
据表可知,唐代
A.政府的教育政策南北有别B.文化重心的南移基本完成
C.黄河流域人口数仍占优势D.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全椒知县樊玉衡上《请皇长子册立冠婚》章奏,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旨一日三四拟,祸且不测”,大学土越志皋力救,帝乃焚其上书。忍而不发。这反映了
A.地方官员干涉皇位传袭B.皇权与内阁形成制衡
C.内阁辅政影响皇帝决策D.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2021-12-29更新 | 60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衡水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前期,关中261个军府拥兵26万,约占全国军府总数和兵力总额的40%.唐玄宗天宝年间,却设置了安西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十镇兵力驻军约49万人,约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86%.这一举措
A.体现了唐内重外轻的布局B.为唐朝衰落埋下隐患
C.遏制了边疆少数民族叛乱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2021-12-28更新 | 736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新时代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历史试题(C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乾隆年间,淮扬文风达到鼎盛,“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商人与文人交相唱和,天下文人稍能言诗,辄思游食扬州,以至有“扬州遍地是诗人”之说。这种情况表明
A.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B.八股取士扩大诗人群体
C.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D.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2021-12-27更新 | 5394次组卷 | 3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5 . 1842年,魏源编著完成了《道光洋艘征抚记》,魏源在书中详细地论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得失,热烈地赞扬了以林则徐为首的抗战人物的抗敌事迹和献身精神;他以政治家的眼光,提出“严武备”“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这表明魏源
A.倡导“中体西用”思想B.具有浓烈的爱国情怀
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D.广泛关注世界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比起诸子百家来,儒家“具有特别的文化优势”“就连道家、法家、墨家等学者,自幼也得读儒家之书,因为那是社会的基本教科书”。儒家“特别的文化优势”主要得益于
A.植根于久远的文化传统B.满足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
C.吸收了诸子的核心思想D.适应“大一统”的发展趋势
2021-12-24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新时代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历史试题(A卷)
7 . 藩镇是唐朝至关重要的军事要地,藩镇的统帅即为节度使,节度使不仅手握重兵,同时还兼管管理屯田的营田使及管理军需的支度使。天宝年间之后,又获得了对道采访使(监督州县)的掌管权力。这些现象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B.标志着郡县制度的彻底废除
C.必然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D.表明中央集权制度面临危机
2021-12-23更新 | 761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创新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青年》最初创刊时名为《青年杂志》,作为一份综合性文化批判刊物,旨在抨击传统文化,输入西方文明。其最初的自我定位不在政治而在思想文化。陈独秀希望杂志以思想启蒙为宗旨,“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通过思想革命唤醒民众,帮助青年实现思想解放和人格独立,从全人类的先进文明中汲取营养。

1917年1月,陈独秀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同年2月,陈独秀携《新青年》,从上海迁至北京,开启了与北京大学“一校一刊”的辉煌历程。进入北大后的《新青年》,融入北大的学术思想与精神品格,且作者队伍迅速扩大,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思想文化界的舆论核心。以陈独秀、胡适等为首的知识精英们正是借助《新青年》这个媒介平台,传播新文化、新思想。从早期的反孔、反传统、反礼教,到后来倡导白话文,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再到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新青年》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传播的摇篮。

——摘编自谢明香《从く新青年)社址更迭看其办刊宗旨演变与传播活动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从上海迁到北京后刊物定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青年》杂志发行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子提倡全民同利、有财相分、有利相交的平等公正观。他主张“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在社会关系上,应提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免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强调,正义在于公利,为天下兴利除害,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对策。追求公共利益,就要反对自私自利的思想与行为。墨子把“国家百姓之利”作为义与不义的尺度,义作为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它的终极目标在于惠民,这正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墨子主张尚贤、尚同,消除歧视,君主平等用人,人民平等参与政治。

--摘编自何芳《墨子“民本”平等思想的现代审思》

材料二  谭嗣同的社会教化观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颐“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观点,确立了社会生活实践的基本要求。政治方面谭嗣同反对“势”(君主的威势),要求消除“众生业力”,提倡“自主之民”,以期达到西方的平权;他提倡君民地位平等、世界(各国)“互通”、中西贸易要讲“均”,从根本上还是要自强兴国,以真正达到和西方各国的平等;他还强调“君民犹本之于末”、人无“等差”“分殊”、男女天生“无异”,最后落脚于伦理立法,以构建新的伦理关系;他肯定孔子“有教无类”、主张不以科举内容“差高下”,终极目标是以“感化”取代传统“教化”。

——摘编自董平平《谭嗣同平等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墨子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评其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平等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其中最有名的是曹操父子……他们的诗文,反映了时代的动乱和动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他们诗文的风格,慷慨苍凉、意境深沉却又富有生气。”这一文学流派出现的背景
A.曹操暂时统一全国B.曹操父子荣登帝位
C.东汉末年社会动乱D.七国之乱,民生凋敝
2021-12-1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