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政权名称存亡时间开国国君国君原来身份
后梁907—923年朱温宣武节度使
后唐923—936年李存勖河东节度使
后晋936—947年石敬瑭河东节度使
后汉947—950年刘知远河东节度使
后周951—960年郭威邺都留守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2023-07-10更新 | 126次组卷 | 37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市直六所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缺乏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画面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对这一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宋代(     
A.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马匹供不应求B.政府严格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缺乏基本常识D.边患使政府加强对战备物资的控制
2023-10-07更新 | 715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所示是1636~1644年中国商品输入日本的相关数据。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①日本进口中国商品所支付的金额
②因中国商品对日出口所流入中国的
③输日中国商品在中国港口的价格
A.中国是丝银贸易受损的一方B.德川幕府取消了锁国政策
C.政局变化影响中国外贸发展D.西方殖民者主导丝银贸易
2023-05-27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2021-10-07更新 | 119次组卷 | 37卷引用:广西贺州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围,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削弱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2022-08-17更新 | 938次组卷 | 58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组织的四次大会战的大致地理位置。以下结合史实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①处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②处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次对日作战的胜利
C.③处会战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D.④处会战中八路军三个师都积极参加了正面作战
7 . 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A.建设项目集中在轻工业领域B.已经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初步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D.体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A.迁都洛阳B.改用汉姓C.改穿汉服D.学说汉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对两汉孝廉家世可考者128人的分类统计。根据此表,对汉代察举制解读最准确的是
A.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沿袭了皇位世袭制
D.削弱了身份世袭制
10 . 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分类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工业固定资产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
1956年100%100%100%100%100%100%100%
1966年约200%194.4%近180%300%124%111%161.7%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有效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