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选官制度】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影响着中国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汉官仪》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晋书》

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则材料体现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
2023-11-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百家争鸣】

材料一 西周宗族制度,到了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而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被人民推翻。孟子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 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论孔孟的儒家思想》

材料三 韩非子推崇法制,他认为,高度集中的王权是法律的来源,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法律由王权统一颁布并由下属遵照执行。韩非子这种王在法上的法制实质上是披着法律外衣的人治,其政体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种政体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而在中央权力又高度集中于君主个人。

--摘编自朱韬《法制之殇读韩非子有感》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百家争呜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孟子和韩非子的治国方略。
(3)简述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2023-10-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春晖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史料二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刘宇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
2023-09-14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中央政府选拔官吏的办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4-01-06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汉唐盛世】

材料一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刚即位,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把本属于王国的部分领土新立为侯国,并改变其隶属关系,使之归属于附近汉郡。他任命布衣儒生公孙弘为丞相,改变了以列侯拜相的制度,并起用富有才气和政治进取心的东方朔、司马相如等文学侍从,让他们与丞相为首的大臣就决策方案展开辩论,结果“大臣数诎”。为了襄赞大业,汉武帝“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并下诏严斥地方官不举荐人才,由此出现了“群士慕向,异人并出”的景象。汉武帝还一改汉初宽松的经济政策,“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蓄货长财,以佐助边费”,实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施政经验及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一直是后人研究的焦点。他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盛世最好的榜样。

——摘编自汪簧《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盛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盛世和贞观之治的相同之处。
2023-02-0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元月联调(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之际,寺塔林立,僧尼广 布。仅京师洛阳就“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至孝静帝元善“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洛阳余寺四百二十一所。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入于佛。   

——韩愈《原道》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文学,必溯源于诗经三百首……是有政府收集而流行在贵族社会的……魏晋南朝的诗人,多半出身于门第新贵族中……唐代诗人之多、诗学之盛,可以说超前绝后。全唐诗九百卷,凡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以平民的作家,而歌唱着平民生活下至种种情调与境界。


中国艺术中最独特的而最重要的,厥为“书法”……一到唐代,南帖北碑渐渐合流,但南方的风格,到底占了优势。秦汉时期的绘画大体还以壁画和刻石为主,应用在宫殿庙宇坟墓……一到唐代,仙、释、人物画逐渐转而为山水、花鸟,壁画和石刻渐转为纸幅尺素,在人们日常起居的堂屋与书房中悬挂起来

——钱穆《中国古代文化史导论》

材料三: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纯(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的特征,说明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归纳推动唐朝文学艺术走向繁荣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唐代什么赋税制度,其作用是什么?
2021-11-1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二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豪强,以为私属。贷其种食,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罄输所假,常患不充。有田之家,坐食租税。贫富悬绝,乃至于斯。

——唐《陆宣公全集》卷二十二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何种经济?当时这种经济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农民的处境。

材料三   明清时期精细经营得到进一步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象日益普遍,佃农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由于纺织、酿造等手工业迅速发展及城镇兴起,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增加,上海、山东、河南等地出现专业性产区,茶叶、甘蔗等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也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分工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
2019-09-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3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带来的危害。
(2)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2019-02-23更新 | 594次组卷 | 3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小平在会见基辛格时说,“在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的不是霸权政治,不是集团政治,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

——摘编自罗昱《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材料二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逐渐崛起……西方列强不甘心将殖民利益拱手相让,不断打压发展中国家……因此,加强相互间的团结合作,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既是亚非独立国家的迫切愿望,也是万隆会议召开的根本宗旨。

——摘编自余建华《万隆会议与中国亚非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提出并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国对万隆会议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认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特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 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材料三:“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二归纳“一五”计划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一、三分析,“一五”计划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