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市场导向经济体制改革的六个发展阶段

阶段时间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8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第二阶段1983年至1986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第四阶段1992年至2003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阶段2003年至201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六阶段2012年至今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王健《市场导向经济体制改革的六个发展阶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个阶段或整体谈谈你的理解。
2024-02-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代大运河把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连接起来,打开了南北贸易物流的大通道,运河两岸兴起了一系列商贸市镇,苏州、杭州、扬州、开封等城市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兴盛起来的。唐代在这个基础上又开挖了一系列贯通不同河流的沟渠和运河,把中原地区的河流和水路都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络,建成了完善的内陆交通体系,全国各地的商品、人员可以经过水路运输直接到达长安。

——摘编自许秀江《交通与古代中国的繁盛》

材料二 近代江南运河一直是一条繁忙的航道,后来和杭甬运河等相连,四通八达,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即使是在铁路运输兴起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原料输入及农副产品、工业制成品的输出,仍然主要依仗运河。吴淞江(苏州河)上海段是上海近代最早的工业区,苏州河沿岸集中了数以千计的工厂。近代江南地区出现了若干粮食、木材、丝绸、蚕丝集散中心,苏州成为苏省丝绸之冠,无锡则为全国“丝都”及米市之首。

——据叶美兰、李沛霖《江南运河与近代苏锡常地区经济(1840-1937)》等整理

材料三 2020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超过12万公里,内河货运量完成38.15亿吨,超过35.8亿吨的铁路货运量;内河货运量从2010年的18.86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38.15亿吨,年均增长8.4%;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等部分重点航道货运需求旺盛,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20年内河货运量是全国货运量的8.2%;内河货物周转量是全国货物周转量的8.1%。

——摘编自卢毅《运河的时代长江珠江运河建设正逢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运河和近代江南运河发展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江南运河和新时期内河航运发展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水运的发展。
2023-06-28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等2地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题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进步,一经推出就成为广大亚非拉国家反抗殖民统治、反对压迫、争取独立的有力思想武器。进入新世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实现和平发展的有力武器。这反映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有利于构建新的国际秩序B.引发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C.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封锁D.缓和了国际社会紧张局势
4 . 史载,清乾隆年间,山西平阳府“土狭人满,每挟资走四方,所至多流寓其间,虽山海滋,皆有邑人”。道光初年,江西金溪县“民务耕作,故地无余地,土狭民稠,为商贾三之”。这反映出,清朝前期(     
A.传统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人口增长促进了工商业发展
C.工商业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D.商品贸易发展实现了规模化
2023-06-26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等2地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代理学家认为,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天地万物和人的道德是同一个根源,天地生物之心就是仁心,人与物可以同情共感、相互感通。生命的本能就是天机自动,也是天理的流行,“风”“月”的自然意象就是人的“德性浑然天成”的表现。上述观点意在(     
A.论证遵从天理的必然性B.强调人类地位的主体性
C.揭示天理运行的规律性D.增强人类活动的有序性
6 . 下表是有关汉代的部分资料。据此可知,汉代(     
材料来源
(汉武帝元封元年)北至朔方,东到太山,巡海上,并北边以归。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齐部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王充《论衡·程材篇》
汉皇室在齐郡临淄设服官三所,称为三服官。起初丝织物每年不过十箱。汉元帝时,三服官扩充到各有织工数千人,每年费钱数万万,专制冰纨、方空毂、吹纶絮等精细丝织物范文澜《中国通史》
A.社会经济繁荣发展B.手工纺织技术高超
C.丝织生产兴盛发达D.官营手工业规模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有关“现代化”的表述。

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现代化”的表述出处
193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
19549月,周恩来指出“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摘编自《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19799月,叶剑英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民主、法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请根据上表中所蕴含的有关“现代化”的信息,从整体性角度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统计,1937 -- 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参加学习的民众共约有359876人(次),全边区13 岁以上50岁以下的文盲人数降低了7%。取得该成果的前提是(     
A.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粉碎敌人的包围封锁D.爱国知识分子的大量涌入
2022-11-04更新 | 861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启智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接触,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间接的,经过这中间的亚洲内陆,有时隔绝,有时畅通。在这种情况之下,两个大文化系统起起伏伏,终究各走各的道路。在16世纪之后,海洋航道开通,东方和西方能够直接接触了。于是,这两个大文化系统之间的互动,也就决定了此后两个文化分别开展的方向。总的来讲,16世纪以后,恰好是欧洲走完了从盛到衰、从谷底要重新开辟新途径的时候;而中国则是在汉唐两次盛世以后,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在近代四五百年的接触中,中国的衰世碰到了欧洲的盛世,就不免有招架无力之感。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06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毛泽东指出,在我们有一百多万军队、一亿多人民时,“在蒋介石的力量更加缩小、削弱,……无联合可能时,就要如此做,这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我们要建设的国家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按照毛泽东的论述,这一国家的政府组织形式将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的
A.抗日民主政权B.工农民主专政政权
C.民主联合政府D.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2022-05-17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宇华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