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长沙时务学堂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在湖南长沙创办的新式学校。由谭嗣同等发起,于1897年10月在长沙创办。熊希龄任校长,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1898年春,全堂师生达200余人。教学内容包括经、史、诸子和西方的政治法律与自然科学。戊戌政变后改为求是书院。以下为时务学堂的师生问答实录

材料一   (学生)周宏业问:

读《滕文公篇》,似滕文公亦能用孟子之言矣。然其弱削如故也。岂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乃如此耶?想孟子行教之人,断不言行不顾若此。请问其故安在?

(学生)蔡艮寅(锷)问:

孔子大一统所以泯杀机也。今之贤士大夫欲督其督、郡其郡、邑其邑,无乃与夫子大相剌谬(违背)乎?

(学生)杨树谷问: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徒。”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以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之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材料二   教习(老师)梁(启超)批

问得很好。然滕文当时实未尽行孟子之言。凡任一人,举一事,必尽其所长,乃可责其成效。若仅行其一二端,则有时反以生弊而已。今日中国之行西法是也。行之无条理、无片段,而反咎西法之寡效,可乎?观毕战问井田,以后更无下文,则滕当时必未尽行孟子之言明矣。行孟子言者谁乎?今日欧美诸国是也。美国远在西半球,而欧洲之民襁负归之;瑞士弹丸黑子之国,而西国凡有大政事,皆会议于此焉。所谓为政于天下者非耶?


(1)根据材料一、当时的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疑问?依据材料二、梁启超在回答学生问题时,提出哪些主要观点?
(2)时务学堂在当时起了哪些重要作用?
2024-03-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篡《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子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三: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进行总结:“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二概括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
(3)结合材料三说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
2024-02-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取士之弊,至今日制科而极矣。……有若时文,空疏不学之人皆可为之也。……究竟功名气节人物,不及汉唐远甚,徒使庸妄之辈充塞天下。岂天之不生才哉?则取之之法非也。吾故宽取士之法,有科举,有荐举,有太学,有任子,有郡邑佐,有辟召,有绝学,有上书,而用之之严附见焉。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

材料二 老成之士,既以有用之岁月,销磨于场屋之中,而少年捷得之者,又易视天下国家之事,以为人生之所以为功名者,惟此而已。故败坏天下之人才,而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夫然后寇贼奸究得而乘之。

请用辟举之法,而并存生儒之制,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略仿唐人郡县之等:小郡十人,等而上之,大郡四十人而止;小县三人,等而上之,大县二十人而止。约其户口之多寡,人才之高下而差次之,有阙则补,而罢岁贡举人之二法。其为诸生者,选其通隽,皆得就试于礼部。而成.进士者,不过授以簿尉亲民之职,而无使之骤进,以平其贪躁之情。

——摘编自顾炎武《亭林文集.生员论》


(1)根据材料,指出黄宗羲、顾炎武的共同主张及各自的解决方案。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黄宗羲、顾炎武的共同主张,并说明其原因。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诚信,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伦理道德范畴。理学家甚至将其上升到“天理”的高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

材料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篇》

材料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

子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材料四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章句下》

注:①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②斗筲(shā。)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分别提取四则材料中儒家关于诚信的观点(不得引用原文),并据此分析儒家诚信观对后世的影响。
2020-12-23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甲午战争中的一封劝降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日本帝国海军总司令官中将伊东佑亨致书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

时局之变,仆与阁下从事于疆场,抑何其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国事也,非私仇也,则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仆之此书,岂徒为劝降清国提督而作者哉?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审。今有人焉,于其进退之间,虽有国计身家两全之策,而为目前公私诸务所蔽,惑于所见,则友人安得不以忠言直告,以发其三思乎?仆之渎告阁下者,亦惟出于友谊,一片至诚,冀阁下三思。

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因,苟使虚心平气以查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梯阶耳,岂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复能行于今日乎?

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

……谨布上文。

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二十日伯爵大山巌顿首伊东佑亨顿首

——摘自《中日战争》之《威海卫中日海军将领函牍》


(1)材料中“当今之时,……无复能行于今日乎?”的“当今之时”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日本又是如何应对的?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中所提及的清朝战败的原因?(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04-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模拟(二模)历史试题
6 . “今日世界之竞争国民竞争也”

中国人不知有国民也,数千年来通行之语,只有以国家二字并称者,未闻有以国民二字并称者。国家者何?国民者何?国家者,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也。……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

呜呼,世界竞争之运,至今日而极矣!其原动力发始于欧洲,转战突进,盘若旋风,疾若掣电,倏忽叱咤,而遍于全球。试一披地图,世界六大陆,白色人种已有其五,所余者惟亚细亚一洲而已。而此亚细亚者,其面积二分之一,人口十分之四,已属白人肘腋之物。

自前世纪以来,学术日兴,机器日出,资本日加,工业日盛,而欧洲全境,遂有生产过度之患,其所产物不能不觅销售之地,前者哥仑布之开美洲,谓为新世界,谓足以调剂欧洲之膨胀,然数百年来,既已自成为产物之地,昔为欧人殖民之域者,今方且谋殖民于他境。

……以欧人之工商业,而欲求主顾于非洲人,虽费尽心血以开通之,其收效必在百数十年以后,而彼其生产过度之景况,殆不可终日。于是欧人益大窘,于是皇皇四顾,茫茫大地,不得不瞬其鹰目,涎其虎口,以暗吸明噬我四千年文明祖国、二万万里膏腴天府之支那。

由此观之,今日欧美诸国之竞争,非如秦始皇、亚力山大、成吉思汗、拿破仑之徒之逞其野心,赎兵以为快也;非如封建割据之世,列国民贼缘一时之私忿,谋一时之私利,而兴兵构怨也,其原动力乃起于国民之争自存。以天演家物竞天择、优胜劣败之公例推之,盖有欲已而不能已者焉。故其争也,非属于国家之事,而属于人群之事;非属于君相之事,而属于民间之事;非属于政治之事,而属于经济(用日本名,今译之为资生)之事。

故夫昔之争属于国家君相政治者,未必人民之所同欲也;今则人人为其性命财产而争,万众如一心焉。

昔之争属于国家君相政治者,过其时而可以息也;今则时时为其性命财产而争,终古无已时焉。呜呼,危矣殆哉!当其冲者,何以御之?

——节选自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1899年10月15日)


问题
(1)梁启超作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如何?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作者的三个主要观点?
(3)你如何理解梁启超笔下的国民竞争论?
2020-04-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闸北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半个多世纪后引发了中国国内讨论。
王韬
《法国志略》
(1871年)
共和之政,其为祸之烈至于斯欤?叛党恃其凶焰,敢于明目张胆而弑王,国法何存?……古今悖乱之事,固未有甚于此者也。顾迹其祸之由来,不能和众而得民心,自恃居民之上,而好恶不与民同,怨之所及,足以亡身。……然则为人君者,其可逞欲而妄为哉?
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
(1898年)
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路易十六)特许开议院,至仁也,许平民预议而立宪法,至公也……惜其许行立宪,不尽出己意,而多出于民迫,不刚断于速行,而游移与众议……终则恃外援而出奔,遂激民怒而成大戮……
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
(1907年)
法国大革命,起于前七百八十九年,讫于前八百四年,中更七载,丧乱繁多。虽谋之者有不臧,然一洗旧弊,遂能祛虐政、均利权,卒达改革之首志,其功抑亦赫赫可观哉!……夫法国自十八世纪以降,王族贵族之骄恣暴戾,已非一日,至路易十四即位,益张王权,豪奢既极,又复横挑强邻……布奔氏之失民心,由来有渐……孰谓路易十六之死,非民杀之哉?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1918年)
俄国今日之革命诚与昔者法兰西同为影响于未来世纪文明之绝大变动。在法兰西当日之景象,何尝不起世人之恐怖惊骇而为之深抱悲观。尔后法人之自由幸福即奠基于此役。岂惟法人,十九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革命血潮之中。……今之为俄国革命抱悲观者,得与在法国革命之当日为法国抱悲观者相类欤?
阅读材料,概括近来以来中国人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看法。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看法进行分析。
2023-06-05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保温训练历史试题
8 .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半个多世纪后引发了中国国内讨论。
王韬
《法国志略》
1871年)
共和之政,其为祸之烈至于斯欤?叛党恃其凶焰,敢于明目张胆而弑王,国法何存?……古今悖乱之事,固未有甚于此者也。顾迹其祸之由来,不能和众而得民心,自恃居民之上,而好恶不与民同,怨之所及,足以亡身。……然则为人君者,其可逞欲而妄为哉?
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
1898年)
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路易十六)特许开议院,至仁也,许平民预议而立宪法,至公也……惜其许行立宪,不尽出己意,而多出于民迫,不刚断于速行,而游移与众议……终则恃外援而出奔,遂激民怒而成大戮……
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
1907年)
法国大革命,起于前七百八十九年,讫于前八百四年,中更七载,丧乱繁多。虽谋之者有不臧,然一洗旧弊,遂能祛虐政、均利权,卒达改革之首志,其功抑亦赫赫可观哉!……夫法国自十八世纪以降,王族贵族之骄恣暴戾,已非一日,至路易十四即位,益张王权,豪奢既极,又复横挑强邻……布奔氏之失民心,由来有渐……孰谓路易十六之死,非民杀之哉?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1918年)
俄国今日之革命诚与昔者法兰西同为影响于未来世纪文明之绝大变动。在法兰西当日之景象,何尝不起世人之恐怖惊骇而为之深抱悲观。尔后法人之自由幸福即奠基于此役。岂惟法人,十九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革命血潮之中。……今之为俄国革命抱悲观者,得与在法国革命之当日为法国抱悲观者相类欤?
时人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与国内政治情况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2024-01-2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查缺补漏历史试题
9 .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半个多世纪后引发了中国国内讨论。
王韬《法国志略》(1871年)共和之政,其为祸之烈至于斯欤?叛党恃其凶焰,敢于明目张胆而弑王,国法何存?……古今悖乱之事,固未有甚于此者也。顾迹其祸之由来,不能和众而得民心,自恃居民之上,而好恶不与民同,怨之所及,足以亡身。……然则为人君者,其可逞欲而妄为哉?
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1898年)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路易十六)特许开议院,至仁也,许平民预议而立宪法,至公也……惜其许行立宪,不尽出己意,而多出于民迫,不刚断于速行,而游移与众议……终则恃外援而出奔,遂激民怒而成大戮……
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1907年)法国大革命,起于前七百八十九年,讫于前八百四年,中更七载,丧乱繁多。虽谋之者有不臧,然一洗旧弊,遂能祛虐政、均利权,卒达改革之首志,其功抑亦赫赫可观哉!……夫法国自十八世纪以降,王族贵族之骄恣暴戾,已非一日,至路易十四即位,益张王权,豪奢既极,又复横挑强邻……布奔氏之失民心,由来有渐……孰谓路易十六之死,非民杀之哉?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918年)俄国今日之革命诚与昔者法兰西同为影响于未来世纪文明之绝大变动。在法兰西当日之景象,何尝不起世人之恐怖惊骇而为之深抱悲观。尔后法人之自由幸福即奠基于此役。岂惟法人,十九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革命血潮之中。……今之为俄国革命抱悲观者,得与在法国革命之当日为法国抱悲观者相类欤?
阅读材料,评析近来以来中国人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看法。
2024-06-0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藏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纸烛:灯笼)”其人默默而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李贽自称)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贽《焚书》卷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尊儒的根本原因与具体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2)宋明理学家对传统儒学有何新发展依据材料二说明宋明理学对个人乃至民族品质“影响至深至巨”的具体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