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1 . 以都护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在将僻远的西域地区纳入汉朝统治体系的同时,又保留了西域诸国的自治权。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管理模式适应了西域地区民族复杂的情况,可以使西域诸国均得到很好的治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汉朝民族政策具有包容性   ②西域都护府是军政合一的机构
③西域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   ④汉武帝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5-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桐·浦·富·兴”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据《1921年浙江社会经济调查》记载,在浙江与上海的内河运输中,“小轮船除运载旅客外,还拖带货船,但运输的货物以上海过来的为多,从湖州到上海的极少,有时往往空船返航”。对该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生产繁荣B.内河航运加强东西部的联系
C.城乡交流促进民族工业产生D.新式交通便利工业品的销售
3 . 20世纪20年代初期,孙中山受到三方面问题的折磨:外国帝国主义、党内组织松散和国内军阀冲突。对这几个问题,他难以回避,但又显得无能为力。为此,孙中山(     
A.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组织了中华革命党,讨伐袁世凯
C.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D.亲自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
2024-04-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这场)运动轰然起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中。它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时序中,这种爱国反帝的狂飙起落成为介于变法和革命之间的一段历史。时人称“自有国家以来未有之变局”。材料所说的“(这场)运动”(     
A.严重地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C.是近代国家出路的一次成功探索D.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2024-04-2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它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培养熟谙外国语译员的新式学堂”,“与以前任何一所学校都有着大异其趣的特质。……首开中国近代史上新型学校风气之先”,率先聘请了洋教习。“它”是(     
A.京师同文馆B.理藩院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D.提督四夷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被誉为“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洼遗址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从而确立了中华民族8000年的文明史。兴隆洼遗址的人们(     
A.开始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B.搭建了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
C.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D.建造祭坛和神庙,制造各种精美玉器
2024-04-10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简史》中说,改革带来了供给能力的提升和物质的丰富,我国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的价格和经营。至此,我国取消了粮票,实行了40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宣告终结,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进入历史博物馆。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广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C.取消农业税推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D.我国加入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2024-04-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托名大禹所著,全书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史记·夏本纪》全文征引,而不取当时更容易理解的其他说法,如《吕氏春秋》中比较纯粹的地理解释。这表明司马迁意在强调(       
A.天下一统的意识B.分封制度的历史传承C.华夏认同的观念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9 . 如图反映了部分进口货物1843年前粤海关实征税率和1843年中英协定税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经济主权丧失殆尽B.中国自然经济面临全面解体
C.英国贸易逆差局面得到扭转D.近代中国手工业将受到影响
2024-03-1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初年,楚、吴均因文化落后被称为蛮夷之国,但到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及鲁定公四年(前506年)却被《春秋》改称为“楚子”“吴子”;杞君(夏之后裔)朝鲁君时用夷礼被贬称为夷,后改用周礼则又得称为“诸夏”。上述称呼变化印证了,当时(       
A.列国纷争的现实B.华夏认同的观念C.夷夏关系的对立D.儒家思想的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