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司马迁将项羽载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班固将项羽载入《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在《史记》中,司马迁除了介绍项羽生平(“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以及转述项羽的言论之外,均对项羽以“字”相称,或者称其为“项王”。在《汉书》中,班固对项羽以“名”相称,很少称其为“项王”。在《史记》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霸王”,而在《汉书》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伯王”。关于项羽身死之后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写道:“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在《汉书》中,班固没有如司马迁那样详细介绍汉军占领鲁地的过程,在写完项羽乌江自刎一段之后,班固仅用一句话交代了项羽的后事——“汉王乃以鲁公号葬羽于谷城”。

——摘编自张春巍《项羽生平记述差异分析—基于〈史记〉和〈汉书〉的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史记》和《汉书》记述项羽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史记》和《汉书》对项羽记述的因素。
2 . 秦朝在岭南地区内地移民较多的地方设县,在原住民族聚居的地区设道,利用其首领即“臣邦君长”对民族地区进行统治。而在有些地区还维持其旧的部落组织,“且以其故俗治”。由此可见,秦朝(     
A.地方治理比较灵活B.民族关系有待加强
C.地方势力较为强大D.郡县制度推行受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本着“损中国无用之费,易远方难制之物”的精神,鼓励商人从事海外贸易,其进出口货物数量和品种都倍于前代,且不断增长,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据《大南海志》记载,元代前期经广州港进口的商品计有七类七十多种。元代后期,仅由四明(又名庆元,即今浙江宁波)进口的商品就高达二百二十四种,比元前期翻了三番。值得注意的是,在品种繁多的进口商品中,奢侈品的数量较前代有明显减少,而用于生产、生活的日用品比例大大增加。海外商品输入中国沿海港口以后,通过商贩们的转运,销往全国各地。

材料二   泉州作为元代最大的进出口港口,那里的各种货物堆积如山。江南最繁华的都市杭州,是元代最大的商品聚散地,政府在此设有市舶仓库,专门贮存从各地转运来的货物。杭州本身也是最多的消费城市,仅胡椒一项,每日销量竞达四十三担,每担重九十公斤。元大都(今北京)虽远离东南沿海贸易港口,但由于它是元朝统治中心,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云集于此。不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商贩,都将各国商品转运来此经销。当时的大都,凡是世界上珍稀的东西,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特别是来自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喻常森《元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元代海外贸易繁荣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海外贸易繁荣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4 . 五四运动前夕,国内报刊上开始出现专门介绍马克思生平和学说的文章。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开始多了起来,《星期评论》《国民》《每周评论》《少年中国》等进步刊物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这一变化主要缘于当时(     
A.思想文化氛围相当宽松B.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
C.五四与新思潮相互促进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5 . 19世纪末,清朝统治者认为日本“专用西方制胜”,痛切感到“一代有一代之兵制,一时又有一时之兵制,未可泥古制以疗新病,居夏日御冬裘也”。这说明(     
A.清政府主张全面效法日本军事体制
B.晚清统治集团认识到兵制改革的必要性
C.学习西方科技已成为当时朝野共识
D.甲午中日战争制约清朝政治制度的变革
6 . 随着中外关系的变化,清政府意识到外语翻译人才的不可或缺,《天津条约》将英文作为中英交涉的官方语言,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后首先开设英文馆。上述现象的实质是(     
A.清政府开始重视培养外交人才B.西学东渐的影响
C.清政府外交观念日趋近代化D.洋务运动的需要
2024-03-3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7 . 考古学家指出,内蒙古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000—前1500年左右。依据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纹饰蕴含着甲骨文的影子。这可以用来说明,甲骨文是(       
A.国家初始形态的表征B.原始手工业发展下的结果
C.文化发展演进的产物D.草原部族图腾文化的体现
8 . 北洋政府统治十多年间,先后制定了12部宪法性文件,足见宪法的地位并非可有可无。《天坛宪法草案》中,规定总统“解散众议院须经参议院同意”。史料显示北洋政府统治的特点是(     
A.形式上一直维持着中华民国的民主体制B.民主平等
C.实质上以宪法来治理国家D.法律至上
2023-12-2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考试(三)历史试题
9 .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实现长治久安,全面革新国家政治体制:中央政府撤销中书省,废宰相一职,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原来统管全国军队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的卫所和都指挥使司,军队的调遣由兵部负责;司法权力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合称“三法司”;地方废除行中书省机构,设布政使掌民政、财政,按察使掌司法,都指挥使掌军事,三使都直属中央。其根本目的是(     
A.改革中央政府机构B.改革地方管理体制,防止个人擅权
C.加强监察系统D.加强专制集权,维护明朝统治
2023-12-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考试(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帝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建立起了一套官僚机构,负责管理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监察各方面的工作。地方上也设立各级行政机构,由中央委派有俸禄的官员管理。这一套官僚系统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最有效的系统。它对全国的农业、工商业活动都要进行干预、督导;它负责全国道路交通的维持与管理;它对全国的人口、土地都要登记,逐级上报,以便为向百姓征收赋税提供根据;它征收全国的农业税、人口税、工商业交易税等维持皇室、官僚机构和军队的开支;它还自己经营庞大的农业、工商业以补充开支,它保持着庞大的军队,以保卫国家,进行扩张、维持社会治安;它还关注公众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以使整个社会和谐安定。但我们并不能像一些西方史学家那样认为古代中国的国家权力是压倒一切的,事实上,在国家机器之外,人民依旧有广大的活动空间,而国家管理职能的施行,也是在社会的组织基础上实现的。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清代,朝廷最为关注的,是如何维持自身的权力。为了赢得汉人的善意和承认,清政府决意与中国传统秩序打成一片,保留了明朝的政体和社会制度,采纳理学为官方哲学,并吸纳汉人加入官僚机构,以一种二元首长体制的形式与满人共事。另一方面,清政府大兴文字狱(按:有学者认为清军入关后顺治朝就开始有文字狱,思想钳制历朝历代为常态化),惩罚讥讽异族统治的人;设立宗人府,监督满族显贵的出身、受业和婚姻;禁止满汉通婚,并严禁汉人迁居满洲,通过这些措施,努力维护满族的种族特性。为适应某些特殊的需要,清政府也设立了一些新的政府部门,如在1638年建立理藩院来管辖有关西藏、蒙古等民族事务;1729年设立军机处,使决策过程集中化;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来掌管与西方列强的外交关系。为镇压叛乱并扩展疆土,清政府向遥远的边疆发动了多次军事征讨,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疆域第二大的王朝。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秦帝国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机构有哪些作用。
(2)根据上述史料,归纳清朝维护统治的措施。
2023-12-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考试(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