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45年4月2日,从中国回到美国述职的赫尔利在华盛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称:美国政府“全力支持蒋介石政府”,而“不支持任何武装的政党和军阀”。美国政府的对华态度(     
A.得到了美国各阶层的支持B.削弱了国共革命统一战线
C.表明其试图出兵干涉中国D.加速了国共间关系的破裂
2 . 如表为1920年和1936年中国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总产值表(单位:万元)。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1920年543396104949460937
1936年9733471450506141659
A.清廷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的影响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D.爱用国货运动的广泛兴起
3 . 1964年下半年至1965年,我国在西南、西北新建、扩建和续建大中型项目达300多个,涉及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森林建材等各个方面。该现象源于(     
A.“一五”计划B.“大跃进”运动C.三线建设D.过渡时期总路线
4 . 如表所示是1967~1969年关于中国外交的部分记载。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当时(     
11967年,竞选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说,“从长远来看,我们简直经不起永远让中国留在国际大家庭之外”
21968年11月25日,经毛泽东批准,中方通知美方,同意恢复已中断的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
31969年1月,毛泽东指示中国官方报纸转载了尼克松的就职演说,周恩来多次指示有关部门研究美国的政策动向
A.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了世界格局
B.中美两国的矛盾基本消除
C.中国已突破西方国家的孤立与封锁
D.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所示为北洋政府时期所制定的法令条文统计情况(单位: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19201921合计
数量150553451394022391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法制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C.民主政治建设乏善可陈D.政权更迭影响社会稳定
6 . 在周代伦理中,宗族成员间只论宗子与普通人的关系,普通族人“虽富贵,不敢以富贵入宗子之家”。在丧葬制度中,大宗死亡,族人即使无“五服”之亲,也须为之服“齐衰三月”。这说明,西周(     
A.通过丧葬制度巩固了分封制B.建立了较为森严的社会等级
C.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D.依据血缘关系建立政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2022-07-14更新 | 4803次组卷 | 45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根据地,是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面对1941年以后的严峻形势,各根据地军民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的生活,调动其生产和抗日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富农和地主的利益,联合其共同抗日。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和肥西县成为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策源地。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1980年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随着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以“双包”著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向前发展,到1982年6月,全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生产队达到71.9%。

——摘编自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特点,并说明这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清末新政前,新式学堂仅有39所,截至1911年,已达到52500所。新式学堂的学生人数也由之前的几千人增长到数百万人。在国家统一颁行的书目中,“中学书籍9种,而西学方面书籍多达72种”。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A.西学东渐彻底改变了国人的观念B.国家教育方针的改变
C.变革图强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2022-07-04更新 | 1576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