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图示法和列表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班学生以此为课题分组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组同学绘制了“中国古代西周、秦、汉、元四朝地方机构的演变示意图”


材料二     乙组同学收集了以下图片



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公私合营

材料三   丙组同学制作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役及结果简表》

战役名称时间意义
C1937.8~11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太原会战1937.9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抗战以来主动歼敌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徐州会战1938.1~5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D1938.6~10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E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9.2F

(1)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一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并指出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
(2)材料二图片说明乙组同学探究的主题是什么?该事件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三表格中字母C、D、E、F四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022-01-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列关于我国自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演变趋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散相权,加强皇权B.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C.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D.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3 . 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10月分别提出的合作倡议。其贯穿亚欧非大陆,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中国已经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截至2020年11月)。“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主要是因为
A.全球化使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B.我国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C.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D.和平与发展是全球化趋势下的共同要求
4 . 魏晋时期,佛教人士被斥责剃发出家,抛妻弃子,枉顾伦孝。佛教辩解僧尼出家并非背弃伦常孝悌,而是践行更伟大的道义,取得更卓越的成就来为家族争光。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传统观念遭到颠覆B.儒学汲取佛学自我革新
C.佛教积极融入本土文化D.三教合流趋势愈发明显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6 . 不同的时代其文学的主流形式也有不同。如表信息可以说明
时期两汉唐朝宋朝元朝明清
文学形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小说
节选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A.不同地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B.不同的文学形式之间互相影响
C.我国文学发展呈现出平民化趋势D.小说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文学形式
7 . 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惠及沿线44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能够赢得世界范围内的肯定与支持是因为
A.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更好地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C.带动了经济水平相近的国家共同发展
D.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8 .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17-08-04更新 | 6873次组卷 | 125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兵力为430万,其中正规军约200万。至1949年初,国民党的总兵力下降到204万人,其中能用于机动作战的只有146万人。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军事行动是(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中共中央转战河北D.渡江战役的全面胜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三国时期的田庄,多以屯、营等编制单位或堡、寨等建筑外观来命名;东晋南朝时期的田庄则多称为别墅、田园。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出(     
A.政局的稳定性有所加强B.士族势力受到削弱
C.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迟滞
2023-03-29更新 | 958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