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摘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三   (明)嘉靖四年又规定,凡是双桅海船,统统扣留,即使不是贩卖番物(外国货物),也“以番物论,俱发戍边卫。”

——《中国古代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判断明清时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的生产方式有何特征?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明清时期产生的“新的生产方式”有何影响?
2 .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国君之姓地理位置诸侯国国君之姓地理位置
今山西今山东北部
今河南北部今河南南部
今山东南部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之国五十三。

——《荀子》

材料三:汉初郡国并行制最大的弊病就是诸侯国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央皇权产生矛盾,并对皇权和国家 统一构成威胁。汉文帝接受贾谊的《治安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采取了诸如将齐国一分为七、把淮南国一分为三的措施。汉景帝又接受晁错的建议“削藩”,用战争方式平息了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 淄川等七国的叛乱。

——《读史笔记》


(1)根据材料一、二中归纳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封制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汉初“郡国并行”所引发的最大弊端是什么?文帝与景帝用什么方法 解决之?最终哪位皇帝用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方法和文帝、景帝的方法有何不同?
2022-10-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3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
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而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相互维系、相互牵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元朝地方管理)从渊源看,表面上像汉地官制,实际上是蒙、汉二元体制。…

起初是中书省临时派出,世祖末成宗初演变为地方最高官府。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分析这些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颇有成效,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相关措施。
4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100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1)根据材料一,从范围、内容、兼容等角度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材料二   暴力冲撞与和平交流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而暴力冲撞既带来血与火的突难,又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从下面几个事件找出符合观点的相关事件并进行分类。
靖康之变   岳飞抗金   党锢之祸   唐蕃会盟   安史之乱   
和平交流:        ;暴力冲撞:           

材料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自从产生以来就持续不断、一脉相承的发展到现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明一经形成,就能够不断地吸收、消化异质文明。中华文明的发展正是不断吸收、消化各异质文明的过程。曾有许多游牧部族进入中原,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原人被迫接受少数民族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少数民族政权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封建化。


(3)材料三认为中华文明有何特点?据宋元时期的史实,举一例说明“少数民族政权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封建化”。
2021-01-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5 . 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摘编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摘编自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是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清时期,“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
189315.681.82.6
191039.841.418.8
192040.139.420.5

——摘编自张东刚《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材料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设想的合理性。
2020-05-1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方式的改变、疆域的变化都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粵,用一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痦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

——《汉书》

材料三   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一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四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惟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1)根据材料一分析,“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对周朝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秦“患周之败”而在地方推行哪种制度?吸取周、秦灭亡的教训,西汉建立者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如识,元代行省制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4)根据材料四,概括汉代至明清君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
8 .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

材料三     永乐二年,民下。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根据材料请回答:
(1)请根据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政策的?
2020-03-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涑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程度。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   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市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摘编自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三   下列为两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所指代的条约,并分析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的特点并简述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2023-11-28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太宗,兼治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及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也。

——摘自《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二   金帝国汉化太深现象之一是,政府中繁文缛节一切以失败在自己手下的宋朝帝国为蓝图,国家阶层唯一的工作是比赛谁更能敷衍。遇有事情,都希望由对方决定,以便失败时自己不负责任……中国历代王朝将亡的各种特征,一一具备。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三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摘编自《元史·百官志七》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摘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别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实行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认为金灭亡的原因是否正确,并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
2023-10-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