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战争的影响。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的是?
(2)三次战争的灾难性在政治、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面对三次耻辱性失败,国人是如何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的?
2024-04-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泰半之赋”。据史料记载,秦朝收取“泰半之赋”,对此学者们存在较大争议。

材料一   (农民)还要按规定向国家缴纳人头税,服繁重的徭役。秦代的田赋负担相当沉重,征收量达到2/3

——孙翊刚《中国赋税史》

注:①孙翊刚对“泰半”的理解是2/3。

材料二   (秦代)口赋则远比田租要重,所谓“收泰半之赋”,就是要将一年收入的一大半,作为人头税(口赋)上交国家。

——王新龙《大秦王朝》

材料三   里耶秦简


“迁陵卅五年豤(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四顷□□……”

——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

材料四   总舆田(应纳税土地)数5295亩,除以总税田(应缴田租)数451亩,为11.73倍,若总税田数为441亩,则为12倍。这两个数据都可以作为秦始皇三十五年迁陵县的实际田租税率为“十二税一”的佐证。

——刘三解《秦砖大秦帝国兴亡启示录》


(1)就研究秦朝收取“泰半之赋”而言,上述四则材料哪些是第一手史料?哪些是第二手史料?
(2)根据材料一,秦朝农民对国家承担的义务有哪些?对比材料一、二,两位学者对“泰半之赋”中的“赋”的理解有何差异?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秦收取“泰半之赋”的说法是否成立?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4-03-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于公是望!

——曾国藩《复李少荃中丞》

材料二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问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1)材料一是曾国藩写给李鸿章的书信。曾国藩和李鸿章为挽救国家免于沦为西方殖民地,做了什么措施?据所学知识指出,迫使他们做出这一措施的事件。
(2)材料二中的作者梁启超是哪些事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这些事件后到材料二发表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中国遭受了哪次侵略战争?该次战争之后签订的条约名称是什么?请按照顺序作答,顺序不对。
(3)(上一小题最后一个问)该条约具体内容有?(说出三点即可)
(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梁启超的抉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4-03-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请分别作答一一对应,如“秦始皇:措施XX”,写对一点,不对应的直接)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2024-03-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晚清的铁路修建。

材料一   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600米的小铁路,向清朝官员和百姓展示铁路的便利,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对比杜兰德热情高涨的推广,观众相当不领情,京城百姓对小铁路的反应是“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不久,步兵衙门就以担心引起骚乱为由把小铁路拆除了。

——田吉舷《中国铁路百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

——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小铁路被拆除的原因。
(2)分析材料二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概括李鸿章力主修建铁路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晚清的铁路修建?
6 . 历史口诀中的王朝。历史口诀是速记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请根据下列历史口诀中的信息准确填写相应的中国古代王朝名称。
(1)口诀中的历史。
①姬发灭纣都镐京,封赐诸侯四海平。
②筑城凿墓劳民力,焚书坑儒断史纲。
③光武中兴迁洛邑,传及献帝朝代亡。
④神勇玄宗清女娲,繁荣盛世号开元。
⑤陈桥兵变代柴周,偃武修文是弱由。
A北宋   B秦朝     C西周     D唐朝     E东汉
(2)任选上面口诀中的一个王朝,简述其建立概况。
2023-12-1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思想之进。儒家思想从创立以来,历经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将下列字母按要求填入“儒学发展”结构示意图。
A春秋                  B宋朝                    C三纲五常               D佛道   
E义                      F孟子                    G仁政                      H董仲舒

(2)简要概括儒学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能够长期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因。
(3)简要概括时代与思想之间的关系。
2023-12-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东南西北人。颜之推,祖籍琅琊,先祖随晋南渡,一生间关南北,历仕南梁、西魏、北齐、北周、隋五朝,自叹“三为亡国人”,饱尝离乱、深怀忐忑。
(1)颜之推辗转南北间可能见到的下列场景有_______(     )(多选题,涂写字母,)
A.五胡入华,民族杂居B.战场厮杀,火器争雄
C.吴音胡语,流转耳畔D.胡床风靡,垂足怡然
E.北朝士人,研习汉籍

(2)颜之推个人命运,深系于家国时代。①其所悲于______;②其所幸于______。(     )(多选题,涂写字母)
A.动荡离乱B.融合更新C.社会失范D.重归一统

(3)隋唐承转,兼采南北,创制革新,再铸中华。按要求,将下列字母所示内容,涂写在表格空白处。


面临问题

应对方案

人才推荐制度下,地方门阀,盘根错节,威胁统一。


传统中央官制下,宰相指挥百官,助理天子,皇权相权,关系微妙。


南北朝三百年间,中原与周边民族盛衰更迭,交错相存。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民族和解政策
(4)简要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9 . 众说汉武帝。西汉以降,对于汉武帝的评价众说纷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

1.材料一和材料二记述汉武帝哪些方面的事迹?除此之外,在加强专制集权方面汉武帝还有哪些措施?请从政治、经济角度各举一例。

材料三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

——《资治通鉴》

2.材料三从________等方面批评了汉武帝。

材料四   (汉武帝诏)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注:选摘自汉武帝《轮台罪己诏》。这是公元前89年,68岁的汉武帝在经历了“巫蛊之祸”和李广利全军覆没后向天下颁布的自我反省罪过的诏书)

——《汉书·西域传》

3.材料四能支持以上哪则史料的观点?请依据材料说明理由。
4.请基于以上四则材料,谈谈对汉武帝评价出现争议的原因。
2023-11-2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时序和空间意识是认识历史的基本要素。阅读地图,回答问题。

(1)分别提取图一和图二中的长城分布信息,并说明两幅地图各自展示的时代特征。

(2)图三的《西汉形势图》与图二《秦长城示意图》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3-11-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闵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