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自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2022-04-03更新 | 214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时危惨地位……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革命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实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让人采访西事,翻译西书,并购买外国报纸,还主持将所搜集的有关外国历史、地理和政治状况的资料译编为《四洲志》。在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人们更不能不检讨这次战败的原因,从而更加迫切地要求了解西方。姚莹创作《康輶纪行》,就是因为“惜前人之误。欲我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魏源的思想则更加前进了一步。184212月,他据《四洲志》增订成《海国图志》。在书中,他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中国近代“西学”的发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这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19159月创刊至19267月终刊,《新青年》杂志始终坚守推动文化革新与社会革命之初衷,生动地展现了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轨迹。杂志创刊伊始,致力于思想启蒙,是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激进派杂志。十月革命胜利后,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新青年》杂志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摘编自王兰娟《<;新青年>;杂志的“主义”转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中国思想发展趋向并说明其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吸收外来文化的阶段特征并简析其成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勋绩久著,熟悉中外交涉,为外洋各国所共倾服。今티本来文隐有所指,朝廷深惟至计,此时全叔之任,亦更无出该大臣之右者。李鸿章著赏还顶制,开复革留处分,并赏还黄马褂,作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商定和约。

——1895214日光绪帝写给李鸿章的上谕

材料二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甲午战争,成为两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1)据材料一,简述李鸿章“与日本商定和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清战争”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哪些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
(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并列举能论证这一观点的三个史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创办的茂新面粉厂出产的“兵船”牌面粉不仅被上海面粉交易所定为标准粉,而且成了中国出口的标准粉,销往英、法、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各国。就连一向低调的荣宗敬都曾说过,“当时中国人,有一半人是穿的荣氏企业的布,吃的荣氏生产的面粉。”

——摘编自朱鲸润匡笠《无锡荣氏家族曾“承包”半个中国的面粉和布》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荣氏家族遭遇重创,很多企业陷入敌手。在1942年前后,日商提出租借或强行收购荣氏家族旗下的相关企业,结果被荣德生严词拒绝,面对上门的日商丰田,他愤怒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绝不把中国人的产业卖给外国人。”当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很多人劝说荣德生避居海外时,他笑着说:“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不仅不走,而且告诫其子弟也不要走,因为他坚信,不管是哪个政府,实业救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他暮年自谓,“余虽年老,雄心未死,惜时局未平,不能大举创业。他日世平若健,此志不忘。”

——摘编自凤凰网《旧中国的唯一财团:荣氏家族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荣氏企业在20世纪初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荣氏兄弟的言行体现的时代精神。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可不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如图)。


材料二   毛泽东《七律·长征》诗。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它(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1)根据长征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和地点?长征初期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一局面改变的原因有哪些?
(2)对材料三中“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你是如何理解的?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思考今天我们可以继承哪些长征精神?
2021-04-2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95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散发出青春的活力。

——摘自吴玉章《回忆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转变》

材料四   五四运动的大功劳,是解放思想。我自己就解放了思想。我抛弃了从前书不读秦汉以下,文章以骈体为正宗信条,把从前读过的经史子集统统置于高阁,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浏览欧洲十九世纪各派的文艺思潮,并努力翻译、介绍,这都是受了五四时期在北京出版的《新青年》的影响。只有看得多,才能比较,才能分辨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只有这样自己探索出来的正确东西,自己才真正受用。

——摘自茅盾《五四运动回忆录》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   清朝以的,我们中原地区跟各个边疆地区关系长期以来就很密切了,不但经济、文化方面很密切,并且在政治上曾经几度和中原地区在-个政权统治之下……清朝的统一,实际上是先统一了满族的地区……再统一汉族的地区……再统一蒙古族地区和蒙古族所统治的地区。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材料3   比起前代,清代的贡献就在于: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1)依据材料1,写出清朝中期的疆域四至。结合所学,归纳清朝中央是如何有效管辖地方的。
(2)根据材料2~3,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版图是如何形成的,并阐述清朝版图奠定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