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至清末,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同时糅合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而进行制度化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

1907年9月,湖州的各个中小学堂组织了一次“远足会”,各数员分队督率自己学校的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同年,山阴县学堂举行“远足会”,“与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写“远足记”。有学生写道:“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还有学生在远足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名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

——摘编自李成晴:《远足:清末新式学堂的师生“从游”》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远足会”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远足会”的作用。
2022-10-27更新 | 3087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们形容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使孙中山等人看到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希望。但是,孙中山良好的政治设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身亡、11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年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

——摘编自孙岩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探索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40 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 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
2022-10-23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赋税摊派“当先富后贫,自近及远”。富者多担、贫者少担的赋役征收原则和形式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宋代制度规定“灾伤二分至五分为小饥,放税在二分至五分之间……为大饥,放税也在七分至十分之间”。北宋还新创多种赋税缓征制度,如展限即在缴纳期限外再给予延迟缴纳的明确时限。这种赋役制度发挥了保障财政供给和调节贫富、维持稳定的双重作用。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高峰期,形成了救荒、济贫、扶弱三个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仓储备荒、灾伤赈济、日常救助等措施。

——摘编自黄纯艳《北宋何以“百年无内乱”》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别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成兵布置、调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社会“百年无内乱”的相对稳定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2022-10-20更新 | 399次组卷 | 4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民国前的旗装

简介:满族传统服饰。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
图二民国后流行的旗袍

简介:中西合璧服饰。开省收腰,表现出女性曲线;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服饰亦较简约。

上面两组图片能够反映辛亥革命前后旗袍式样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国家能力是推动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尤以国防等战略性工业最为典型。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举办了一系列在军事、科技、经济等方面向西方学习的活动,并创建了相应的事业,洋务运动得以查轰烈烈地展开,这是中国近代化过程的起步。

甲午战败之后,清政府财政陷入严重的危机,由官方直接投资的洋务企业实际上陷入了停领状态,一批官办企业改组为官商合办或商办企业……19071913年,汉冶萍公司(前身为汉阳铁厂)试图通过向公众招股融音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未能成功。

——摘编自周建波等《国家能力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直至北洋政府期间,民间力量成为中国工业化的主导力量,市场经济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1908年国内市场商品总量增至21.99亿两,1920年更是达到72.54亿两,而且在工业产值中,现代化产业占比达到10.78%.

——摘编自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1)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的目标,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近代民族企业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举出这一时期在工业化方面作出贡献的“民间力量”(两例)。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甲午战后至民国初年“国家能力”在推动工业化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2022-10-12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10月统测历史试题
6 .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具体又有夷、蛮、戎、狄等名称。……到春秋,四夷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与华夏诸国杂居,填充了各国之间的很多空地。……最终到秦汉以后形成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通过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基础完全转变为汉族传统形式的政权,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由此受到汉族士人的拥戴,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三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活跃在祖国的边疆,在西域、西南、东北等地建立了政权。他们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特别是其前期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所加强,民族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

——关文发《中国古代史普及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发展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唐前期活跃在边疆的两个少数民族名称和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机构。用一句话概括唐朝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意义。
2022-10-12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练)
7 . 图1、图2、图3分别是汉朝、唐朝、明朝的对外交通线路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图1中汉朝丝绸之路的特点及作用。
(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中唐朝对外交通路线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3)结合图3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及最终结果。
2022-10-03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综合训练专题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A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1949年以后的中美关系史,就是当时世界格局的演变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美关系大事记

1950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

195010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961年,肯尼迪政府对中国采取了微小的缓和措施,如表示愿以优惠条件向中国出售粮食等。

1965年初,美国在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时声明:扩大轰炸仅限于北越,美国绝无意同中国作战。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申明: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

19714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打开了隔绝已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

19722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228日,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宣告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8216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1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1979313日,美国国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通过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

19797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为期3年的中美贸易协定,规定双方互享最惠国待遇。

1982817日,中美两国政府就美售台武器问题发表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售台武器。

——摘编自陶文钊、何兴强《中美关系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的角度分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与新中国关系恶化的原因。
(2)如何解释“1949年以后的中美关系史,就是当时世界格局的演变史”?
2022-10-03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20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B卷-选必1-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历史理解,即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性质及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康有为主张的“全变”失败的认识。
2022-10-0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综合训练专题五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B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康有为在定国是诏的奏折中,先是讲变法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至于定什么国是,他只扼要讲了两句话“采万国之良规,行宪法之公议”。话虽少,是讲出了要害问题的。

但是光绪帝的定国是诏书却是说:“试问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在“定国是诏”的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