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唐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当今赋出天下,江南十居九”,“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之计,仰于东南。”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明清时期,太湖平原一带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转变,棉花和蚕桑经济作物在广大农村产业中占很大比例,粮食作物反而退居次要地位。太湖平原所需粮食当地往往不能自给,这时太湖平原已由原来的粮食输出地变为粮食输入地。康熙皇帝明确指出:“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明清前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由粮食输出地变为粮食输入地的原因。
2020-02-1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2 . 古代中国农业社会发达,创造了先进的农业文明,但在近代与工业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1)在“稳定小农”的思想指导下,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

——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摘自晁错《论贵粟疏》


(2)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关于小农经济的观点。

材料四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午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3)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2020-02-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宣武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二八


材料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北宋初期的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0-02-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下列是一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火柴火花。

——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课本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商标,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
(3)为什么那个时代会“转瞬即逝”?为什么要说它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4)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2020-02-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历史探究小组以“人类民主进程的重大成果”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有关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公民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审查在任公职人员的表现,讨论外交、宗教等国家事务和公民的个人申诉。……议事会成员和法庭审判员均经抽签选举产生,每次任期一年。


(1)依据材料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名称,并归纳雅典民主制的特点。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政府的所有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民大众;由胜任官职的人执政,任期有一定限制。”


(2)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体现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大众的?为防止个人专权该宪法是怎样规定的?体现出什么原则?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为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3)列举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为近代中国民主共和制度的创立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政治制度的建设,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保障。结合所学将下表补充完整。
时间

宪法文件

确立的政治制度

宪法性质或影响

1949年

《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20-02-0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综合练习历史试题
6 . 农村中贴春联是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农村历史变迁相联系。

材料一   下列是新中国农民在不同时期张贴的春联。

①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②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④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政策荡神州


(1)任选两个材料,分析材料反映的事件及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对联编号:_______,反映出的事件________。对农村的影响__________。
对联编号____________,反映出的事件_____________。对农村的影响_____________。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不再局限于辛勤耕作来解决温饱问题,他们把农畜产品卖到农贸市场上,甚至洗脚离田开始闯市场、做生意。农村春联也随之出现了一个新变化——以“丰衣足食、年年有余”为主题的对联减少了,许多农户都爱贴上古代商家的传统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2)请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背景。
2020-02-0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7 . 19世纪中期有一位清朝大臣上皇帝书中说:“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请回答:
(1)这是哪一位大臣上书道光皇帝时说的。造成上述结果是基于什么事件?
(2)上述贸易问题终于引发中英战争。试说明上述贸易问题与中英爆发战争的关系。
(3)中国于这次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下列甲至丙项为条约的部分内容,试分别说明这些条款带来的影响。

甲:“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

乙:“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丙:进出口税饷“秉公议定则例”。

2020-02-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后,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俄顷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各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

——上海交通银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函

材料二 曹陆章已令难免职,津埠本日开市,北京学界刻已筹议上课。……沪市各界,希悉力劝解。

——内务部1919年6月11日致沪市各界电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发生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之中?
(2)据材料指出该重大事件深入发展的表现。
(3)材料一中的“青岛问题”指什么?
(4)材料二中的“曹章陆已令难免职”说明了什么?
2020-02-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历经沧桑。

材料一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依据材料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

材料二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2)西汉时期,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依据材料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简述其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与孔子》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孔子和儒家学说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李大钊批判儒家思想的原因。
2020-02-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10 . 制度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简述秦朝和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一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2)步入近代后,先进的中国人为改造政治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有何相同点?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重要的宪法性文件。上述两部宪法性文件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作出了怎样的规定?这些规定在当时分别有什么作用?
2020-02-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