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憬《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富民”阶层崛起的原因并从国家发展与治理的角度分析“富民”阶层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变化。并从经济、思想方面等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2023-11-16更新 | 379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总计200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这一时期官费留学生回国以后成为著名人物的有:留美的詹天佑、唐绍仪等,留欧的严复、萨镇冰、刘步蟾等。这批人在新兴的邮电、铁路、矿业等工业和教育、外交、海军建设中做出较大贡献。

——摘编整理自《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材料二 甲午战后,经历重创的清政府开始把眼光从“泰西各国”转向小国日本。1898年光绪皇帝发布上谕,“自以派人出洋游学为要”“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此后又令各省督抚遴选在职官员及学生送日游历游学,并颁布了有关的鼓励章程,赴日留学之风骤然兴起。除了清政府派出大量的官费留日学生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自费出国的留学生。在长达16(1896—1911年)的留学热潮中,留日学生多达45000多人,60%的留日学生在留学科目选择法政科和师范科。留日学生中的一些先进分子,如黄兴、宋教仁、陈独秀、蔡元培、蒋志清(蒋介石)等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和骨干,跟随孙中山为推翻清朝腐败政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编自彭洁《简论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甲午战后的留学活动较之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活动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留学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剪纸作品。

图2:2014年3月21日世界首套夏绣特种邮票《民间传说——牛郞织女》作品首次将邮票与江西新余市特有的手工夏布刺绣艺术完美结合,填补了世界邮票收藏史上的空白,属中国首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形态?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种经济形态有何突出特点?
(3)结合材料,请合理地推测一下,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怎样的?

材料二下列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以金属冶炼的文物图片。



(4)根据材料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冶炼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三史书记载:罗马共和国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用熟铁制的,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需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用。同一时期(春秋战国),我国的刀剑却锐利坚硬。


(5)依据材料三,为什么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比罗马共和国士兵所使用的更锐利坚硬?

材料四材料(1)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2)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3)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



(6)结合材料(1)、(2),提炼唐宋时期的商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7)阅读材料(3),从《苏州丝织业手工工场》图中提取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3-01-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2-12-31更新 | 419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六县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直到唐前期,粟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次是麦。……从唐中叶起,由于北人南迁……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等,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了首位,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益州号称“州之瑰宝”,和扬州地区并称为“扬一益二”,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籽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主要粮食生产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中后期农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简析唐朝中后期和明朝中后期农业发展的不同影响。
6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出现了“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的局面,秦朝对周朝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后,决定采用郡县制。秦国作为分封最晚的诸侯,地处西北,“戎俗,尚武勇,故其民风大近于质朴无华,不尚文礼之一途”,较少受到周朝带有封建性的礼仪制度的影响。秦朝建立后,疆域包括大量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土地,这些“化外之地”也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并且要由中央直接控制。所以,采用郡县制是必然的选择。

——摘编自黄栋法等《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戍兵布置、调遣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作出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史上通常称16世纪前后为西欧商业资本主义振兴的阶段。但商业资本主义并不必然导致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大转换,因为这还是一种积累性变迁。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海外扩张,使地中海商业转移到大西洋上,出现了新的生机。新航路的开辟,使具有开拓进取和冒险精神的新兴资产阶级快速在经济上崛起,传统的经营模式也被新生的股份公司逐步取代,商业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摘编自张古来《新航路开辟研究新探》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中国在对外交往方面总体呈保守姿态,从明朝的“海禁”到清朝的“闭关锁国”,保守倾向越来越严重,经济和贸易政策越收越紧。与此同时,中国的私营手工业逐渐占主导地位,社会商品流通不断扩大,并广泛使用白银,进一步引发商业资本的活跃,出现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于是,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刺激下,对外交往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陈忠海《历史上的两种“闭关锁国”》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明清时期对外交往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陈独秀那里,科学完全是一面救治社会、人生问题的旗帜,是解决人类社会一切问题的通途。他说:“西洋人因为拥护那德、赛两先生,闹了不少事,流了不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谩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要推辞。”

——摘自段治文《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思潮新论》

材料二   因科学发达结果,……最显著的就是现在都会的生活和从前堡聚的村落的生活截然两途。聚了无数素不相识的人在一个市场或一个工厂内共同生活,除了物质的利害关系外,绝无情感之可言,此其一。大多数人无恒产,恃工为活,生活拮据,飘摇无着,好像枯蓬断梗,此其二。……欲望日日加高,百物日日加贵,生活日日加难,竞争日日加烈,此其五。……怎么好呢?只有凭自己的力量自由竞争起来,质而言之,就是弱肉强食。近年来什么军阀、什么财阀,都是从这条路产生出来,这回(世界)大战争,便是一个报应。

——摘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1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对科学的态度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陈独秀思想的新发展并说明其依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装历史电视剧是普及历史知识的重要形式。《美人心计》讲述的是西汉后宫尔虞我诈、斗智斗勇的故事,下表所示为该剧中的部分故事情节。

序号剧情
汉惠帝刘盈向往自由的田园生活,为排解烦恼,一日他带着皇后张嫣在院中放烟花。
窦漪房来到封地代国,以团圆节要在佛堂诵经为由,调查王后青宁的身份。
“那当然了,你不是要我考秀才吗?让你娘和你过好日子,考秀才需要很多钱呀..占奎说得头头是道。
聂慎几向刘恭提及烤玉米,玉米制作的食物频繁出现。

指出材料中三处不符合西汉史实的剧情,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22-08-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边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征。
2022-07-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