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代表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重要探索及共同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发动这场“思想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路径。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的《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世臂记园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1)材料一中的“三代”是哪三代?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对中国历史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秦统一中国以后,统一的国家机制更加规范及完善。在民族交融中,华夏民族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并形成民族与国家的一种深沉的、绵延的文化心理与社会理想。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材料二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华夏民族的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与唐朝相比,元朝边疆治理的新发展。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出中华文明发展的主流趋势。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汉承秦制,又有损益变化”,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继承了哪些“秦制”。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明清江南工业是“超轻结构”,纺织业是明清江南工业中最大的部门,在对整个江南地区棉布产量的估算中,“明后期江南的棉布产量为5000万匹,清中期为10000万匹”。斜身式花机的出现大大改进了织机的性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工人操作的精确度,发展了纹络花样等工艺,此外棉布的染色技术也有提高。在棉纺织业中最重要的分工为织和纺两大工序的分离,手工业生产与农业的分离,家庭内部的分工。江南的松江、苏州、无锡发展为棉纺织基地。

——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近代化》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早期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哪些城市?目前,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个?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92年“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被迫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
2022-08-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国家政治体制,以君主作为权力主体表现得更为明确,规定和安排得更为周详具体。举凡官制、人事、行政区划、立法、司法、财政、民政、军事各方面的主要权力均由皇帝亲掌之并独掌之。在封建社会晚期这样的特定时期,高度专制可能有助于贯彻政令,发挥国力,促进统一,但也必然造成专横暴虐,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镇压,甚至助长昏愦和腐败,激化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给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摘编自朱汉国《简明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2022-05-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地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三中的“本原精神”(目的)是指什么?
2022-04-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写出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内容及运作程序。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罢宰相”的皇帝是谁?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2022-01-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重新复辟;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军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国民党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请简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着很多困难。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巩固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021-02-05更新 | 165次组卷 | 5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