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代、唐代、宋代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处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幅图片中不同朝代在地方管理上实行的制度名称,并分析其各自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3-10-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攻权。他们彼此征战,部族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宋太祖说:“不抑兼并,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宋朝除国有土地即公田外,私人土地的交易只需要办理正常的交易手续。将交易土地的契约向当地政府呈报,得到政府的认可,盖上宫府的印信(这种田契谓之红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就算完成了。

——摘编自张云华《中国农地流转问题调查》

材料三: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吗》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负面影响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符号:青铜器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据CCTV-10《百家讲坛》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试举一例。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加强疆域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
(3)材料三反映了元代行省制度的什么特点?据此分析其历史作用。
2023-03-2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加强统治是古代王朝的核心利益所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朝惩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久困弱。

——《朱子语录》

材料二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做到将“一切收了”的?
(2)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行省制实施的意义。
2023-01-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

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清乾隆年间规定:“凡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布局、商业活动、城市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两个城市有了哪些变化?
(2)材料二表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因素,指的是什么?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其成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2023-01-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饿莩,饿死的人)耳。

——(宋)董猬《救活荒民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统治阶级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3-01-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是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材料二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对西藏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前中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总结明清时期中原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措施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四: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的形成过程?
(2)材料二《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什么?材料三中维新派的主张是什么?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
(3)依据材料二、三、四三则材料,说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叔振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

——司马迁《史记·管蔡世家》

材料二 秦朝建立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示意图


材料三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四 唐朝中枢行政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该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3)依据材料四并联系所学,指出唐代的中枢行政制度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封诸侯……封尚父于营丘,曰齐……余各依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疆裂土,立二等之爵。

——班固《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法定继承人)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问题:
(1)材料一、二描述的分别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所为,造成了什么后果?
(3)材料三中“上”是指何人?他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
2022-11-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