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2 . 据学者吴晓波研究,1978—2018年变革中的中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部分变化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望B.步入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行列
C.中国正逐步走向现代市场经济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展开
2019-12-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资料统计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C.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D.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
2023-09-21更新 | 532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9月) 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
189469.496.2624.25
190062.9911.2025.81
190555.7114.0430.25
191050.8916.1432.97
191448.3120.39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19-01-30更新 | 2770次组卷 | 6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
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
2021-11-26更新 | 552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2021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6次组卷 | 17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6月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公元11500年中国和西欧人口比较

中国西欧
人口(百万)
159.624.7
100059.025.4
1300100.058.4
140072.041.5
1500103.057.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下图1400—1500年与1500—1820年两个时段中国人口增长趋势曲线。

材料二   2 公元11820年中国和西欧人均GDP比较

中国西欧
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1450450
1000450450
1300600593
1400600676
1500600771
18206001204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表2中国人均GDP增长状况的看法。
2021-04-30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17—19世纪中国人地情况统计,据此判断该时期
A.赋税制度改革是人口激增的根本原因
B.人地矛盾尖锐促使抑商政策逐步松动
C.先进耕作技术引入导致耕地数量增加
D.人地数量的增长使经济缺乏转型动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


——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