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材料 汉代教育领域的改革

汉初汉延秦制,于诸子百家各立博士,其数多至数十人。朝廷所崇信的学术,黄老之外,便是申韩,对于儒家思想并不重视
汉文帝时采纳贾谊的主张,以礼乐教化转移风俗,儒家思想才渐渐抬头
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武帝增置五经博士,形成儒家独尊的局面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50人,以受经术,期限为1年。弟子员主要选自民间18岁以上的子弟。毕业后,能通一经以上的可补“文学掌故”,等第高的可充任郎官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到汉代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发展教育的政治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荣氏企业”发展简史(见下表)

1902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投资的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因为荣德生没有请客送礼款待他们,所以心怀不满,竟纠集起来,向县衙门告了一状,说荣德生私占公有土地,破坏地方安定;又说工厂的烟囱正对着城内的大成殿和学宫,破坏了风水,今后无锡人就不能考状元做大官了!当时还是清朝,县太爷居然下了一道命令,勒令工厂停建,迁往别处。
1913荣氏兄弟出资4万元与人合资创办福新面粉厂,产品还未出厂便被抢购一空。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盈利率达80%.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生产的面粉畅销全国,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时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荣氏兄弟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1937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绽、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军管劫夺。留居上海的荣宗敬目睹手创的事业被毁于一旦,精神上受了严重创伤,19382月,荣宗敬郁积成疾,撒手离世。
1948由于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抢购狂潮,上海经济渐趋瘫痪。上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寻求新的出路。资金的外流,致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这让荣德生气愤不已。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1954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摘编自《荣氏家族》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曰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1-08-22更新 | 2019次组卷 | 5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以往各代。仅《全唐诗》所录就有两千三百多人,近五万首诗。唐诗内容的广泛也是空前的。……它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有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的画面。……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除李白和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其他如陈子昂、孟浩然、王维、高适、白居易、韩愈、李贺、杜牧、李商隐等人,也都各自具有独创的风格,在诗歌史上形成了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使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明清时代,是白话小说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岁月。此时的白话小说不仅数量浩繁,而且以其辉煌的成就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数千年中国文学殿堂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通俗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的主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崛起经过一个文学的启蒙、继而诞生启蒙文学的艰苦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产生了新的城市阶级。阶级使社会群体重新划分,群体的价值意识也必然出现不可逆转的整合。

——摘编自于平《明清小说外围论》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诗歌艺术成就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从唐代诗歌到明清小说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概述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某一制度之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浏失,它必商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在渐渐地变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具体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8-19更新 | 353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这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著作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把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怎样的新高度?
2020-10-1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艰难的发展中,表现出本土性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十余年,取得许多重大胜利的史实,使革命派相信可以用武力推翻清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从“太平天国占有中国大半,终亡于曾国藩等儒生之领兵”的事实中,他们认识到:“士大夫以为然,中国革命成矣”,重视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和组织领导作用。他们吸取太平军与三合会、哥老会、捻军“同为清廷之仇敌,而不能联为一贯”的教训,认为“必其联合留学,归国之后,于全国之秘密结社有以操纵之”,加强对全国革命力量的统一领导,以期“义旗一起,大地皆应”。

——摘编自陈锡祺、桑兵《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影响》

材料二   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据材料一概括革命派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2)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在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功绩。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呈现出的本土性特征。
2020-09-2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古今中外,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各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   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将宪法未授予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保留给各州。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及修正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周初期分封的对象类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之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联邦制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0-11-1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据材料二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
(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0-09-27更新 | 1278次组卷 | 34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政府在西方各国坚船利炮的胁迫及洋务派的推波助澜下,其涉外机构逐渐向资本主义近代化转变。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在此过程中,清政府步履艰难,但从传统的礼部、理藩院到1861年总理衙门,再到1901年外务部的建立,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艰难历程,清政府终于实现了中央外交机构的近代化。

——摘自杨云《清政府中央外交机构的变迁》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世界发表公告: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在具体实践中,这一时期的外交发展却主要呈现两种形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即“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印度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摘编自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晚清政府为应对外交困境所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