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卢作孚推行以北碚为中心的乡村建设,他从实验区的地形、物产的实际出发,从实业入手,进而推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他还建立饮水消毒站、运动场、在囤船上创办船夫学校,在染织厂兴办工人学校,为了训练妇女的职业文化素养,举办妇女学校,“由这些具体活动,引起大众管理公共事务的兴趣,以训练大家公里公共事务的方式,以完成地方自治的组织,尤其是进入现代化的经营。”

   ——摘编自周凝华、田海蓝《卢作孚和民生公司》

材料二   鉴于过去的教训,这次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不搞“一刀切”,该种粮的种粮,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该放牧的放牧,该养鱼的养鱼。从1989年开始,“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棉花、油料提高15%和25%,生猪平均提高26%。”杂交水稻从湖南推向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增产20%以上,农村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由原来的长时间的停滞不前变得欣欣向荣。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乡村建设实验的思路,分析其乡村建设实验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农村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振兴的认识。
2022-10-3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

——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

材料二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解放前,未能铺设一寸铁轨。

——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编自俞荣根等《当代重庆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孔子诞生两千五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敏感的心弦不时地被它触动、撩拔而激荡…唯一不变是中国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或爱或憎、或敬或恨、或褒或贬的“孔子情结事实上“孔子”之名所指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真实的孔子;二是指不同视野下的孔子;三是指纯粹符号化的孔子。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

古代
(汉至清)
圣人
孔子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康熙亲笔题词“万世师表”
孔子的个人声望逐步走向巅峰,被尊为“古今第一圣人”。
近代
(新文化运动前后)
落魄
孔子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五四新文
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现代
21世纪以来)
雕像
孔子
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国学大受热捧;2004年以来孔子学院遍及全球。

解读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1-12-16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渝同学为参与学校举办的“‘两弹一星’与现代中国”展板设计大赛,搜集整理了以下资料:

物理学家
周光召
“科学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制造原子弹,好比写一篇惊心动魄的文章。这文章,是工人、解放军战士、工程和科学技术人员不下十万人谱写出来的!我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
蒋介石北京“如果以一月制造核弹一颗来论,一年就有12颗,而军事上只要3颗,一颗用在台北,一颗用在左(营)高(雄)地区,一颗用在公馆机场,就可以毁灭台湾。”
日本国会议员
木村武夫
“中国作为亚洲的国家拥有核武器是一件好事。我相信中国政府声明说的,中国拥有核武器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是必需的。”
美国白宫情报局局长卡尔“那些国家正在讨论说现在应该接受中国加入联合国。”
邓小平“我们分析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真打起来也不怕……这个威势一直要传到后代,保持下去,这是本钱。”
胡锦涛“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两弹一星’成功,有赖于一批领军人才,也有赖于我国强有力的组织系统。”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两弹一星——大国俱乐部入场券>》


请从上述内容中选取三则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具体的展板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要求:选材合理,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2021-12-03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76年,王韬和传教士傅兰雅等人筹建主持了近代新型学府——上海格致书院,以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书院创立考课制度,“出西事论题,微博请华士论著”。将题目登载在《申报》,应试者邮寄征文,由书院评定等级,发给奖金,并将优秀文章集中刊登出版。从1886年至1894年,累计获奖2090人次,刊出优秀文章345篇,应征士子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等十个省区。

格致书院考课命题节选(1886-1894年)

时间题目命题与鉴定人官职身份
1886中国创设海军议薛福成出使英法大臣
1887轮船电报二事应如何剔弊方能持久论盛宣怀轮船招商局督办
1888近日北边防务轻重缓急何在论胡芸楣广西按察使
1889印度与中国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竞争问题李鸿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890中国制造金银货币问题吴福茨宁绍台道
1891物体凝流二质论刘坤一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1892德奥合纵与俄法连横论李鸿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893中国能开议院否郑观应招商局总办
1894紧备水军直捣东瀛议刘麒祥苏松太道

——摘编整理自微博


根据上述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观点合理正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年中国开启了民法典的编制工作。1957年编纂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等13个法律文件,无论是民法典的结构安排还是具体调整对象均与1922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法典》有共通之处。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稿》,体现了防止修正主义复辟等立法宗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地位开始恢复,民法的制定显得更为急迫。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随后的《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摘编自刘凯《《民法典>诞生的历史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民法典编撰的特征及其意义。
2021-11-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以来,重庆作为长江流域贸易往来的转运中心,一直承担着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粮、棉、糖、盐等物资转运到长江中下游的任务。为了便于木筏停靠,在一些沿江开阔地形成了早期码头。重庆开埠后,洋货进口总值从1875年的15600国币增加到1945年的29551000国币,土货出口如猪秦、药材、蚕丝等占主导地位。民国建立后,新建了储奇门、金紫门等新型码头以供轮船运输。为方便停泊和微博装卸运输,一些码头开始分工,如菜园坝码头主要运输粮食,临江门码头主要运输糖类。在"实业救国"的感召下,实业家卢作孚创办民生轮船公司,在川江航线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材料二 码头工人的豪爽、粗犷、江湖气和移民文化、商业文化的碰撞,催生出了与众不同的重庆码头文化。抗战爆发后,不计其数的抗战物资和抗日将士从重庆码头出发,运往各个战区。同时,近80万外省人口也从码头上岸,逐渐融入重庆生活,其中不乏张恨水、老舍等文学大家。原本擅长描写才子佳人的张恨水创作出了不少带有侠义气、烟火气的作品,视野更加广阔,老舍的《四世同堂》和《鼓书艺人》中对北京市民文化的审视和对创作素材的扩充,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他们对重庆本土码头文化的观察和反思。

——摘编自《重庆码头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开埠前后码头航运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重庆码头文化历史价值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告具有“晴雨表”和“助产士”的双重作用,广告的兴盛是商业繁荣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表征。宋代商业广告十分发达,有口头吆喝或吟唱等形式的叫卖型广告和采用不同的器具,通过摇、打、划、吹发出各类特殊响声来代表不同行业的响器型广告;有涵盖了店家经营的对象、产品的特色等信息的招牌或者幌子型广告;有在店内通过摆放时令鲜花,显眼的地方悬挂名人字画,予以装点的装潢型广告;甚至还有利用印刷术印制的广告。

——摘编自李经威《宋代商业中的广告世界》等

材料二   下图是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左)及其印制的广告(右)


这块青铜版是用来印刷广告的,印版上方标明店铺字号“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间刻有一幅“白兔捣药图”,图案两侧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图案下方是广告词: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这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出现商标的广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广告的特点,并指出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提取有效信息,请你指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的史料价值。
(3)综上,你有何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最先揭示的“士志于道”便已规定了“士”是基本价值的维护者,对后世的“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愈是在天下无道的时代也愈显出它的力量。所以党铟领袖如李膺,史言其高目标持,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范伸淹起而提倡“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终于激动了一代读书人的理想和豪情。东林人物的事事关心振动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士人总是要面临很多问题,包括自身命运的主宰,其他权贵的压迫。孟子认为作为士人,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一种士人精神。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自1938年始,故宫文物历经上海、南京、长沙经停宜昌,再由民生公司等船只载运,分19批陆续转运入渝。据微博研究发现在重庆,故宫博物馆租用安达森得行仓库存放文物,共计4库,总计文物3694箱。故宫文物并未就此尘封,而是选择精华远赴国外展览。使西方人士得见中国艺术之伟大,引起各国民众对中国抗战之同情一1943年冬,在重庆政府支持下,故宫南迁书画文物分两期在渝展出,激起中国民众的抗战热情。故宫博物馆等处的1900余箱文物,历经十余年的颠沛流离,最终得以基本完整保存。数代故宫人将寻找文物库藏处所的艰辛,转化为"不惜危途作浪游"的中国精神。2020年,故宫博物院全面支持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建设。

——摘编自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展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士人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故宫文物南迁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史国现代史的知识,举三例说明中国精神的影响。
2021-12-3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的漫长历史从来没有脱离过与另外的国族、另外的思想、另外的信仰、另外的风俗的交光互影,文献中保存着与另外的文化、另外的社会实践、另外的心灵交际的丰富记录。这使中国认识了“他者”和异域,并且借助于与“他者”的来往和与异域的交流而更好地认识了自己。对于这种与“他者”的对话,过去人们更多地体认到的是如何丰富了我国物质文化和艺术生活的内容,实际上,这样的对话也同时引发了人们对另外的思维方式的注意。中外文化异同的比较有助于破除思想上的畛域之见,改变仅凭自我存在、自我经验而形成的思维定式。

——摘编自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