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5 道试题
1 . 19世纪70年代,为应对台湾与新疆的边疆危机,清政府内部展开了一场关于“海防和塞防”的大讨论。如表为李鸿章和左宗棠在这场争论中的一些言论。据此可知,二者争论的根源在于(     
李鸿章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心腹之大患愈棘...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需略加复减.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左宗棠现在用兵乏饷,指沿海各省协济为大宗.甘肃尤甚.若沿海各省因筹办防务急于自顾,纷纷请停缓协济,则西北有必用之兵,而东南无可指之饷,大局何以能支
A.东南与西北的危机程度不同B.海防与塞防的战略地位不同
C.清政府财政状况的窘迫D.李、左二人利益的冲突
2 .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不仅被迫与英、法、美、俄签订城下之盟,还要面对德国、比利时等国来华请订商约,中外不平等条约关系进一步扩大。在此过程中,清政府逐渐深化条约认识,调整对外政策,呈现出从排斥“要盟”到严格信守,从“羁縻驭夷”到条约体制,从“惠及远人”到力挽利权的态势,商约观念亦随之萌生。这说明(     
A.华夷之辨观念已经消除B.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D.清廷朝贡体系完全瓦解
2023-08-30更新 | 66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1915年初,简氏兄弟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上海打不开销路,但下半年开始其产品销路增加,一时供不应求,“近见贵公司所出品‘飞艇’牌、‘喜鹊’牌、‘三喜’牌等烟,此数种申江社会颇为欢迎”。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方列强忙于欧战B.文明开化的新习俗形成
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群众性的反帝运动推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典·食货》载:“开皇三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滑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大业初年,隋炀帝又在通济渠西段。先后修筑了洛口仓、含嘉仓等。洛口仓其仓城周围20余里,城内三千粮窖,每窖可储存粮食八千石,可谓“积天下之粟”。它位于黄河与洛水交汇处、高出河床50来的台地上。含嘉仓几乎坐拥天下粮仓储量半壁江山的辉煌,江南税米常沿千里汴河浩荡北上,以解两都燃眉之急的窘迫。含嘉仓北望邙山,南邻洛水,东临渡河,仓城内地高土厚,地势北高南低。除仓窖外,粮仓有保护其安全的仓城,仓城有城墙,并驻有重兵把守,仓城内有专供运粮使用的漕渠、道路,还设置了专门管理粮仓的管理区。

——摘编自龚䶮《隋唐大运河通济渠西段三个粮仓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研究》

材料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把大运河的特点归结为:“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这些滋养长期以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得到体现……大运河沟通了燕文化区、赵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和吴越文化区,运河区域的社会、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大交流,使各种文化相互接触、整合。在唐代的时候,胡乐、胡舞、胡服,在运河流域就风靡一时。在运河沿线的北京、通州、扬州、苏州等地都有大量的寺庙,成为运河流域佛教的传播中心。”

——摘编自杨家毅《大运河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核心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大运河粮仓设置的特征,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大运河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与战略目标的演进


——摘编自史丹《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演进及中国工业的新使命》


选择一个时段,阐释一则新中国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国家记忆”。(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下图为1985—199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国民储蓄余额和外汇储备余额的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这可用以说明当时中国(       
   
A.生产总值的飞跃B.外贸质量得到提升
C.产业结构的调整D.改革开放日益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自从“楚辞”诞生以来,在其传播与接受中,屈原的形象也处于不断变迁中。在传统文化中,他被界定为“忠臣的楷模”“志土的榜样”。新文化运动时期,屈原作为“人”,特别是作为文豪、诗人、文学家的“伟人”身份,被重建起来。据此可知(       
A.屈原形象随时代发展而完善B.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C.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已割裂D.北洋政府无力抵制新思想
8 . 下图为1867~1935年中国机制棉纱进口量变化曲线(单位:海关担)。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19世纪中国机纱进口激增源于列强资本输出
B.清末新政时期中国机纱进口呈现上升趋势
C.一战前的中国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列强侵略
D.一战后的中国棉纱进口替代转型明显加强
9 . 明初通政司地位甚高,位列九卿之, 获得了承相拆分、整理、通交各类奏章给皇帝的权力,承担起“核准帝命,通情下达”的重任。但在明代中后期,重臣权宣对通政司封入内廷的密疏内容进行实质性处理的事情时有发生。据此可知,明代(       
A.君主专制影响中枢运行机制B.密奏制度遭到破坏
C.通政司的法定地位大幅下降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立国之初,崇尚俭朴作风,少见以金银等费金属制作日常器用,文人上大夫也少有以侈靡相互夸耀逞胜者。南宋时期,则“竞尚华居,竞服靡衣,竞嗜珍饿,竞用美器”,以金银装饰衣物之风盛行“不惟士大夫之家崇尚不已,市井阿里以华靡相胜”。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日益衰落B.社会成员身份平等及门第观念消亡
C.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世俗生活D.市民阶层崛起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