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近代绅士们积极探讨中国文化与西方的关系,王韬和郑观应把西学的技艺归为“器”,把中学归为更有价值的“道”; 张之洞提出更为有力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这两种主张( )
A.秉承中体西用理论 | B.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
C.隐含变革图强思想 | D.唤醒民众救亡图存 |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名校
2 . 中国古音中作为姓氏的“姜”和作为部族名的“羌”二字一致; 《羌族简史》记载, “姜”应是羌人中最早转向农业生产的一支。此外,川西北羌族也流传“有个叫羌源的妇女,她是炎帝的后代”的民间故事。据此可知,当时( )
A.中原文化更为先进 | B.存在族群认同意识 |
C.姜羌文化交流频繁 | D.形成政治文化认同 |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7日内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5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历史试卷
3 . 辽朝统治者,尊奉孔子,效仿中原王朝开设科举。辽朝的一些文人也常以能进入中原王朝为官为荣,认为那是正统所在。这说明当时( )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 B.辽朝文化落后于中原 |
C.辽朝企图取代宋朝 | D.中原文化影响力下降 |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4 . 云梦睡虎地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是研究秦朝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重要史料,其中《为吏之道》提到“为人君则怀,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无官不治,无志不彻”。这表明( )
A.秦朝治国理念与儒学有共通之处 | B.法儒两家的思想主张针锋相对 |
C.儒学已逐渐成为秦朝的主流思想 | D.秦朝灭亡源于统治阶级的暴政 |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7日内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唐儒学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理想应该是统一的。在思想上面,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大家普遍提到的仁、义、礼、智、信。他认为三纲五常是儒家的道德思想,同时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通过三纲五常来教化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能够达到维护统治以及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这一思想的提出首次完成了儒家学说的系统化、理论化,也为后期的宋明理学的进一步成熟打下了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
——摘编自付海霞《浅析汉代儒学的发展特征》
材料二 唐代佛教大盛,儒学门庭冷落。不过,儒学在中唐后仍然出现了一些生机。这生机之出现,便有韩愈及其弟子如李翱者之力。特别是韩愈,更是不遗余力地希图抑制佛教的强势发展,接续道统,与佛教争正统地位,于是便有了中唐儒学复兴运动。
——摘编自甘也达《韩愈刺袁与中唐儒学复兴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对儒学发展所作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唐儒学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名校
6 . 清朝军机处因西北用兵而设,所以“枢廷义取慎密,有官而无吏,凡收发文移、登记档案及奉寄旨并饬封存之件,皆章京自料简”。乾隆十二年(1747年)下谕:“军机处··所交密议奏章,本无宣泄,其应交该部议者,嗣后俱交军机处存记档案,交发部议。”这反映出清朝军机处( )
A.弥补了中枢决策机构的不足 | B.削弱了内阁机构的职权 |
C.注重保障政务处理的机密性 | D.提高了官员的行政效率 |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7日内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测试(一)历史试题
7 . 据《魏书·任城王澄传》记载,“高祖(北魏孝文帝)曰:‘营国之本,礼教为先。朕离京邑以来,礼教为日新以不?’澄对曰:‘臣谓日新。’高祖曰:‘朕昨入城,见车上妇人冠帽而著小襦袄(穿小襦袄不符合汉族礼仪规范)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澄曰:‘著犹少于不著者’。”这反映出当时( )
A.统治者积极推动社会改革 | B.鲜卑贵族特权有所加强 |
C.北方民族习俗的根本改变 | D.北魏政权实行以法治国 |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8 . 东汉末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汉灵帝为尽快肃清各地叛乱,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纳了宗室成员刘焉的建议,恢复了“州牧”,即“以重臣镇有乱诸州”。这导致东汉末年( )
A.地方豪强形成 | B.军阀割据的出现 |
C.外戚干政消除 | D.酿成“党锢之祸” |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9 . 据史书记载,秦政府规定了统一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都强制使用统一的度量衡器具进行贸易和税收等活动。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 )
A.方便百姓生活 | B.繁荣商业贸易 | C.完善地方治理 | D.加强中央集权 |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10 . 战国时期,齐魏马陵之战后各国形势发生变化,诸侯国之间互派使节,而各国挑选的使节往往是对各国形势有深刻洞察且谋略出众的人。在各国合纵连横的策略实施中,这些使节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反映了当时( )
A.各国重视外交策略 | B.诸侯华夏认同加强 |
C.政治局势渐趋稳定 | D.主流意识形态一致 |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