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9 道试题
1 .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经世致用”,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赞同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事务,并可世袭,相对松散的羁縻方式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把边疆与内地的整体联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从疆域“大一统”进入政治“大一统”,并在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辩”的内容,将之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整理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所进行的改革并简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大一统”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清朝辽阔疆域的历史价值。
2024-04-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诗句“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表达了清初一位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怀。他的抗敌壮举,写下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辉一页。这“一页”指的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林则徐虎门销烟D.左宗棠收复新疆
2024-02-2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雍正二年(1724年),清世宗说: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据此可推知清朝前期(     
A.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B.经济结构已发生变化
C.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D.人地矛盾已充分显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提出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农政全书》集传统农业之大成,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部分西方的灌溉技术。据此可知,明清科技(     
A.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完成向近代科学的转化
C.在传承中有所创新D.突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
6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康熙年间,北方兴起了一个新的儒家学派一颜李学派,代表人物是颜元(1635- -1704年)和李堞。颜元平生注重实学实行,不尚空谈,认为“思不如学,学必以习”。在为学方法上,他抨击理学家的读书静坐、居敬穷理,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习行实践。颜元教授弟子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及兵、衣、钱、谷、水、火、工虞诸学。目睹明末政治日坏、风俗日降、兵专而弱、士腐而糜等时弊,他极为痛切,以匡时济世为己任、提出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当时的土地问题,颜元主张恢复井田制度。鉴于明朝中央集权所造成的弊端及明亡的教训,他主张恢复封建,“非封建不能尽天下人民之治,尽天下人材之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颜元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颜元思想产生的主要因素。
2024-01-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 “某地区”应该是(     
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
占人口比例24%36%30%10%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2024-01-14更新 | 123次组卷 | 43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1656年,荷兰使臣携带表文和贡物来华觐见,要求“凡可泊船处,准我人民在此贸易”。顺治帝准其“八年一次来朝”,且“止令二十人到京,所携货物在馆交易,不得于广东海上私自货卖”。康熙二年(1663年),“荷兰国助剿海逆,并请贸易,奉旨,著二年贸易一次”。这表明清初(     
A.延续了传统的贸易体系B.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C.殖民者在沿海活动频繁D.海禁政策日渐松弛
2024-01-13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还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据此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     
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B.认为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C.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D.试图宣扬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2024-01-11更新 | 62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人说:“皖南古村落与其他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而是保留和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的根源是(     
A.当地居民普遍脱离农业生产B.明清时期徽商劲旅异军突起
C.人们的意识和追求有所提高D.深受文人和官宦阶层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