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西周时期的特殊历史机遇,使周王室的血缘亲属直接转化为诸侯的政治贵族,解决了政治与血缘、宗族与国家的融合问题,实现了政治关系与血缘关系的相互转化。这一转化主要缘于(       
A.分封制度的实施B.君主制度的确立C.井田制度的推行D.礼乐制度的实行
2 . 商代方国臣民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西周以后,诸侯及贵族所有的臣民在名义上也都逐渐属于周王所有,这一变动(     
A.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B.确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D.利于加强地方的管理
3 . 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这反映了
A.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B.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
C.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夏商之际的“方国”名称来源于商朝晚期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X方”的形式称呼这些诸侯部落或国家,它们与中原共主王朝夏、商构成一种政治联盟关系,而西周在广阔的疆域内授土授民,既封且分。这表明
A.夏商实现了对方国的直接统治B.方国与夏商王朝政治关系平等
C.分封制增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力D.分封制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礼记·礼运》指出,在“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大同”之世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体现了“小康”之世的显著特征是(  )
A.血缘政治特点鲜明B.国家统一安定
C.民族交融日益加强D.土地兼并出现
6 . 西周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比夏、商两代更为统一的国家和更为集中的王权,为疆域的扩大和多民族融合共生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这说明分封制的实施(     
A.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B.实现了对地方直接管理
C.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D.形成了“天下共主”格局
2022-06-2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史料记载,周成王弟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山西,建立晋国,接受的指令是:必须尊重当地夏人的文化传统和土著戎人的风俗习惯。周公儿子伯禽被分封在鲁国,那是奄人的居地,鲁国就有“社”与“奄社”并存的现象。据此可推知,分封制的推行
A.促进了西周文化的多元化B.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
C.推动了王室直接管理地方D.加强了地方的自主性
2020-10-18更新 | 284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制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9 . 历史解释的要求之一是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基于下表中史实能够得出的解释是
时间事件
周襄王元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
周显王三十五年魏惠王与齐威王会见于徐州,互相承认为“王”
周显王四十六年韩、赵、魏、燕、中山等五个诸侯国国君也同时称“王”

A.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宗法破坏,等级不再
C.分封破坏,王室内讧
D.尊王攘夷,走向统一
10 . 周灭商之后,将王室、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各地。主要封国分布如图。据此可知,分封制(     
A.标志着中国由此进入文明时代B.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
C.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D.华夏认同观念在西周逐渐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