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以来,郡县制逐渐得到推广,但分封制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在某些时期出现了逆袭。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影响国家制度变革B.郡县制度还不够完善C.分封制利弊并存D.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2 . 有学者指出:“中国祠堂像一本立体的族规、族训,以祖先和宗族利益的名义,通过建筑空间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约束着族人的行为。”材料表明中国“祠堂”
A.制约了家族之间的交往
B.阻碍了优秀文化的传承
C.有利于基层社会的管理
D.是宗法制下的消极体现
3 . 下图为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之间举行盟誓时记载誓词的文书。其誓词为:一定要“忠心事主”,决不“与贼为徒”,否则夷灭氏族,绝子绝孙。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宗法制度的严酷苛刻
B.分封制遭到了破坏
C.卿大夫对诸侯的忠诚
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4 . 《诗经·殷武》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这说明商朝
A.普遍实行了分封制度B.以血缘关系确定国家政治结构
C.统治集团实现了对权力的高度集中D.稳定了与周边民族的联盟关系
5 . 战国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有氏有名。战国以后,姓与氏合一,平民也得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这一变化
A.有利于郡县制的推行
B.构成民主思想的雏形
C.加速公民社会的形成
D.推动儒家思想的传播
6 . 出身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后天常常会出现阶层间的流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社会流动”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人才选拔制度变更
B.分封制逐渐瓦解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百家争鸣”的出现
7 . 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是指(        )
①宗法制遭到破坏 ②分封制遭到破坏   ③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 ④郡县制受到挑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 . 公元前 913 年,楚国第一次称王。公元前 704 年,楚国打败随国,并让周桓王同意其称王。因周桓王不同意,楚君熊通就自立为“楚武王”,此为楚国第二次称王。这说明当时
A.中央集权制已形成B.世袭制已不存在
C.君主专制得以确立D.分封制遭到破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