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东周时期“游说之风盛行,论辩之士雄起,讲演之学开辟”,形成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群星闪耀的百家争鸣时代。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③使儒学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 的主张。诸子提出以上思想的目的在于(       
A.推动旧的贵族等级体系进一步瓦解B.创立新的学派以指导各国实行变法
C.希望自家主张成为统一天下的思想D.为后世中华传统文化提供源头活水
3 . 战国时期的"士"几乎与出身无关,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出身微贱,但他们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智慧或才能。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发展的需要B.个人发展的需要C.人才流动的需要D.百家争鸣的需要
4 .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位于齐国临淄的一所高等学府,也是百家争鸣的中心。在这里可能争辩的问题有

①人性善恶之辩②“义”“利”之辩
③“心”“理”之辩④万物本原之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
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②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③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
④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9-10-09更新 | 740次组卷 | 35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13次组卷 | 138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诸子百家示意图》,标记了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重要思想。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思想家们围绕社会变革提出政治主张
B.战国时期儒家学说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各派学说都成为当时改革的指导思想
D.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地区思想较为活跃
8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背景包括
①井田制瓦解
②“士”阶层崛起
③天子开始授“土”、授“民”
④私学出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民贵君轻
B.兼爱尚贤
C.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
2016-10-20更新 | 293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示范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