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时期思想学派的起源和流行具有地域特征,如图是战国时期思想学派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学派的主张与图中地域代号对应正确的是
A.①——“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B.②——“行仁政,民之悦之”
C.③——“燔诗书,贱游学之人”D.④——“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 . 由表格内容可知
人物出处言论
孔子《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墨子《墨子》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
商鞅《商君书》“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荀子《荀子》食者,国之宝也
A.诸子百家言论日益趋同B.粮食安全得到诸子重视
C.民本思想成为时代主流D.重农抑商思想成为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都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方案。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道德救世和制度救世。下列主张能够体现制度救世的是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C.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 .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老子孔子韩非子B.墨子孔子老子
C.孔子韩非子墨子D.孔子韩非子老子
2020-08-04更新 | 253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8—2019学年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卷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士的社会地位提高,著书立说和聚徒讲学之风兴起,“子”便成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老子姓李,名耳,字聘,主张“隆礼重法”
B.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其思想的核心观念
C.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D.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法家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道、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
A.代表人物具有崇高威望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C.思想主张体现人民意愿D.受到最高统治者的重视
7 .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韩非子主张“万乘之主(注:指君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由此可知(   
A.儒家与法家都重视道德B.三者均认同国家一统
C.孔孟和韩非均推崇霸道D.儒法都主张王权独尊
8 . 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剧烈变化,他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他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日益活跃,其中主张“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的思想家是
A.孔子B.韩非C.邹衍D.墨子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自古以来,“刑德”就被视为经世治民之“二柄”,以刑法和刑罚为中心的古代法律制度,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与制度的重要载体。

从法律上看,除战国时代和秦朝曾经由法家思想指导法制建设外,其他各朝的法律制度,大到立法的基本原则,宏观的法律政策,小到某一项具体的规定,都可能是受儒家理论和价值观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中国古代法的伦理特性,所谓的“礼法结合”,都是与儒家学说密切相关的。

——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韩非子的“法治观”。
(2)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法制的特点。
2023-01-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