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孔子主张“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为政以德”。两者思想都
A.主张无为而治B.倡导战胜自然C.蕴含和谐理念D.提出仁者爱人
2021-01-26更新 | 105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1年河北真题变试题
2 . 孔子在对人性的论述中,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同时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以防范他人和自己内心的“不仁”。材料表明孔子(  )
A.抨击了人性本恶观点B.认为人潜意识中存在恶念
C.反对关于人性的争论D.消除了人们内心中的恶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先秦时期某一思想家认为,要实现“德治”,必须提倡“仁”学,即通过个人内心修养,形成“仁”这个无美不备的德性。该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
4 . 孔子把“孝顺父母、顺从兄长”作为仁的根本,孟子认为“爱父母就是仁,敬兄长就是义”。这反映出
A.儒学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B.孔孟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C.儒家思想治国安邦的理念D.家庭伦理是儒家伦理的核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优秀思想不包括
A.以德治国B.依法治国C.轻徭薄赋D.和谐社会
2020-11-19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倾向于以“礼仁”为核心建立一个同西周王朝类似的等级秩序井然的国家,而荀子则倾向于以“礼法”为基础建立一个以封建君主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新型国家。这说明先秦儒学
A.强调恢复周礼B.成为主流思想
C.蕴含统一思想D.主张中央集权
7 . 贾谊在《新书·道德说》中,以玉为比喻,解释了德有六理(即六德),而六德体现于六经。这说明六经
A.扩大了三纲五常的内涵B.体现了工匠精神的传承
C.蕴含了性本善的伦理观D.承载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8 .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
2020-10-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现在人们所知道的所有关于孔子的格言和对话,都只是来源于流传下来的一个修订本,而这个修订本也是在孔子去世大约500年之后才完成的。这个“修订本”
A.是四书五经的重要内容之一B.记载的都是孔子的言行和思想
C.与《诗经》为同一时期的作品D.对秦朝的施政理念有重要影响
10 .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中指出:“没有周公就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没有儒家,中国传统的文明就可能是另一种精神状态。”作者旨在说明
A.周公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集大成者
B.中国文明具有一脉相承的发展特征
C.中国传统文明的核心内容不断变化
D.礼乐文明是三代文化漫长演进的产物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