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改革和战国时期变法的比较:春秋时期改革和战国时期变法
①变法内容所侧重的领域不同
②春秋时期改革主要是维护旧贵族的统治,战国时期变法主要是冲击旧秩序
A.①正确②不正确B.①不正确②正确C.①②均正确D.①②均不正确
2 . 在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宗室成员要想进一步加官晋爵,就必须
A.发展商业B.学习儒家经典C.多立战功D.“为田开阡陌封疆”
3 .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产生过消极影响的是
①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②重农抑商
③实行什伍连坐
④焚烧诗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4 .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这表明商鞅变法(  )
A.没得到作者认可B.未建立正常秩序C.提升了秦国国力D.引发了诸侯争霸
5 .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士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旧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2018-02-16更新 | 154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B卷历史试卷
6 .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实行县制C.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D.限制工商业者活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历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商君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之法”的动力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是如何贯彻这一理念的。

8 .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9 .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法者所以爱民”“以刑去刑”“至德复立”。这表明商鞅在思想上
A.坚持“礼法”并重
B.强调“轻罪重罚”
C.认为圣君行仁义于天下
D.与儒家思想相通相容
10 . 有史学家高度评价商鞅“官僚化的革新政策”,认为它使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堪称世界政治制度的“一项创举”。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商鞅变法
A.改变了权力逐级弱化的态势
B.巩固了法家文吏的政治地位
C.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D.改变了秦国国内的阶级结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