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三家的评价。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注人生,留下的是生活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②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③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
C.①道家②儒家③法家D.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17-18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上述思想分别是属于
A.儒家、法家、道家
B.道家、法家、儒家
C.墨家、道家、法家
D.儒家、道家、法家
4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载:“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上述材料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入
A.儒家、墨家、法家
B.道家、墨家、儒家
C.墨家、儒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5 .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无一不可,皆帝王之具也。”这些观点所代表的学派依次是
A.道家、儒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
C.道家、儒家、墨家D.儒家、墨家、法家
2020-08-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8 .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提出“变垂拱无为的寡欲政治为扩张皇权的多欲政治,变约法省禁为王霸双管齐下,变轻徭薄赋为‘赋敛繁多,律外而取”’,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老子B.韩非子C.李斯D.董仲舒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观点。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简述以上三个儒、法代表人物对待变革的思想发展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