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2016·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
2019-01-30更新 | 1586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12月)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2022-06-23更新 | 321次组卷 | 47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法、道、墨治国主张的相关论述。这些主张(     
学派论述
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才能达到至德的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在实行耕战的国策中实现民众的利益。
道家从“法自然”的高度,反对战争,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而治。
墨家主张在“天”面前,君主和民众是平等的,让有才能的人参政议政,珍惜民力。
A.具有大一统的政治理想B.重视自然,无为而治
C.体现社会变革时代特征D.重视法律,以法治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相关记述出处
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史记》
韩非子“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韩非子·定法》
商鞅“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于制民。”
“法者,所以爱民也。”
《商君书·画策》
《商君书·更法》
A.战国时期出现各家学说融合趋势B.社会转型带来了空前的理论创新
C.法家的思想和言行都体现“忠君”D.法家学说蕴含了“民本”的思想
2022-10-23更新 | 289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体现出他的治世理念源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所示为孟子和墨子所讲的“义”的相关解释。据此可知,二者都(     
人物相关解释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认为“义”所代表的道德价值高于自己的自然生命
墨子“天志"有如轮人之规,匠人之矩,而“义果自天出矣”。认为“义”是衡量天下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
A.推崇“义”的价值B.以"义"划分社会等级
C.主张以"义"谋利D.将“义”作为人的美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儒家强调“定于一”的礼乐道德秩序;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权力法律秩序;墨家强调“尚同”与“执一”的社会行动秩序。这可以用来说明,诸子百家(     
A.思想主张日益趋同B.都主张中央集权制
C.代表相同阶级利益D.既有争辩也有共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所示是孔子、墨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部分)。关于这些思想家及其主张正确的是
思想家思想主张
孔子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下有道”的社会理想
墨子主张“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韩非子认为“道无双,故日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客”
A.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B.都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
C.都有期盼国家统一的理念体现D.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色彩
2021-06-08更新 | 535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公布于众,让用刑有依据和准则。晋国贵族叔向指责他“弃礼从法”。二十年后,晋国也铸刑鼎公布了成文法。这反映了(     
A.法家思想成为主流B.土地制度的逐渐改变
C.兼并战争日益剧烈D.社会转型的时代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