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初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李悝的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李悝变法
A.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诸侯国
C.为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创造了条件
D.对其他诸侯国的变法起到了促进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韩非子曾说:“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A.仁政德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       
A.墨家B.法家C.道家D.儒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翟D.韩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
6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上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D.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为考虑点
7 .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016-11-27更新 | 255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5届浙江严州中学高三1月段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法国社会史学家谢和耐在叙述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时说:“君主并不需要使用特殊人物,也无需依靠运气。……道德品质并无作用,甚至还会将事情弄糟,因为它会赋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与法律权威的权力从而导致国家的覆亡。”“某学派”是(       
A.道家B.儒家
C.法家D.墨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的是
A.荀子B.孟子C.墨子D.韩非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