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中外史家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给我们呈现了丰富的历史,提供了认识历史的角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光余主编《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从先秦到1949年(见如图。节选)


材料二   麦克.哈特所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光余将书划为“根源篇”、“创新篇”和“维新篇”的依据分别是什么?支出上述书籍的作者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麦克.哈特评选人物排行榜的标准。对比材料一、二说明其选取的中国名人榜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发现中外史家的研究有哪规律?
2020-04-1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指出东周初始,“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观念逐渐衰落,中原大地处于无政府状态。为实现一统天下,诸侯国在构建、变革体系秩序的过程中,必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秩序,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春秋战国时局的变化说明
A.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推动了社会变革B.“以德为本”的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法家思想的诞生是时局变化的必然D.平民政治取代官僚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3 . 法家认为人人都有“好利恶害”的“自为心”。历来强调“立公去私”“令尊于君”的法治观,强调赏善罚恶,主张用法来惩奸除恶,如韩非子就曾主张“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等。法家的这些主张(     
A.构建了完整的法治理论B.否定了人性的正常需求
C.顺应了政治变革的趋势D.推动了争霸时代的到来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衢名而贵实法者,宽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成势也。”“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

材料二   “百家争鸣”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司马迁“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针对这两个学派而概括的;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其十大主张每一个几乎都是直接针对着儒家的,而孟子和荀子也都把墨家看作是一个重要的论敌;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其极致处,则要君主完全以法为教,扫除异已。”……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一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名法家的代表人物,并指出其所代言的阶级。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所呈现的显著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的角度阐述这一局面形成的重要历史意义。
2023-10-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孟子主张当政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墨子》云“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韩非则认为“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这些主张(     
A.迎合了地主阶级的诉求B.为国君治理国家提供了借鉴
C.适应了君主集权的需要D.反映了诸子思想融合的趋势
2023-02-1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相关记述出处
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史记》
韩非子“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韩非子·定法》
商鞅“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于制民。”
“法者,所以爱民也。”
《商君书·画策》
《商君书·更法》
A.战国时期出现各家学说融合趋势B.社会转型带来了空前的理论创新
C.法家的思想和言行都体现“忠君”D.法家学说蕴含了“民本”的思想
2022-10-23更新 | 28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三)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主张;荀子提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的主张。这反映出(     
A.德治与法治的争论已消除B.两大儒者都主张要隆礼重法
C.儒法思想出现了融合趋势D.战国时期各派思想走向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先秦时期,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韩非认为,“抱法处势则治”“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据此可知,先秦儒法两派
A.主张积极进取的发展观B.呈现统一合流趋势
C.认同礼法结合的合理性D.注重维护社会秩序
9 . 荀子主张“礼法兼用”,韩非子尝试为法治寻找“道”的依据,《吕氏春秋》一书兼容了儒法墨道诸家言论。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倍受各国重视B.法家道家地位急剧下降
C.儒法墨道地位趋于平衡D.思想领域出现融合趋势
2022-04-13更新 | 3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法家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道、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
A.代表人物具有崇高威望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C.思想主张体现人民意愿D.受到最高统治者的重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