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礼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问之,曰舅、夫、子皆死于虎。夫子问其为何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这反映出孔子提倡(   
A.正名B.非攻C.仁D.礼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二   李大钊说:“余谓孔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身符,闻者骇然,虽然,无骇也。孔子剩余专制之社会,专制之时代,自不能不就当时之政治制度而立说,故其说确足以代表专制社会之道德,亦足为专制君主所利用资以为护符也。历代君王,莫不尊之祀之,奉为先师,崇为至圣,而孔子云者,遂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矣。”
材料三   毛泽东在《七律.读(封建论)》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阐述近代出现多轮批孔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商周历史文化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016-11-27更新 | 3395次组卷 | 135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1卷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论语·八佾》记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上述孔子言论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孔子认为历史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B.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D.孔子推崇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
5 . 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的美德”。下列各项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
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B.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
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
D.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原则

6 . 道德和政治在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治国理念。

(2)据材料二,概括判断政体好坏的标准。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利于立法者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德政关系看法的共同点,并谈谈两人观点对当今政治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

8 . 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
①“制天命而用之” ②“民贵君轻”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以德服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美国加州的教师节,马来西亚的教师节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节,都是定在孔子诞辰日9月28日。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A.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先进的
B.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C.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崇
D.孔子作为教师形象的代表已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下列最能体现孔子智慧的观念是
A.社会和谐
B.依法治国
C.制度创新
D.改革开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