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他们对中国古代立法有如下见地:

据此,可推知先秦立法
A.取向公平公正B.强调因势制宜
C.追求礼法结合D.重视社会和谐
2021-05-05更新 | 30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韩非子说:“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由此可知,韩非子认为
A.法治优于德治B.德法兼用可治国
C.先遵法后重教D.法治易产生暴政
3 . 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憎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据此,韩非子
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
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2020-12-25更新 | 445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韩非子认为,作为君主,应具备虚静之德,才能以静制动,才能用众,才能公正执法。同时他还主张“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由此可知,韩非子的主张
A.适应了建立君主专制的需要B.代表了下层劳苦大众的利益
C.传承了儒家的政治传统D.强调统治者要无为而治
5 . 春秋时期管仲在《侈靡》篇中提出“俭则伤事”,“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善而未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可知,管仲主张
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戒奢从简与民休息
C.调整消费以刺激生产D.发展经济称霸诸侯
2021-09-04更新 | 341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由表格内容可知
人物出处言论
孔子《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墨子《墨子》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
商鞅《商君书》“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荀子《荀子》食者,国之宝也
A.诸子百家言论日益趋同B.粮食安全得到诸子重视
C.民本思想成为时代主流D.重农抑商思想成为共识
2021·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战国末期韩非子游学楚国归来,在韩国没有得到重用;而秦王嬴政看到他的文章则赞叹“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并最终引进韩非子到秦国。韩非子在秦国的隆遇说明
A.法家思想更符合秦王的统治策略B.秦国已具备统一六国的军事条件
C.法家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D.秦王有包容各国人才的政治胸怀
2021-04-20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9 .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废置无度,则权渎······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然后一行其法,禁诛于私家······”

——《韩非子·八经第四十八》

材料二“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故以法治国······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子·有度第六》


(1)依据材料概括韩非子的主张。结合所学分析韩非子提出这种主张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中国法的产生过程表明,它是从氏族社会内部生长起来的,而不是从外部强加社会的一种力量。……由于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长期延续,为宗法制度的推行和宗法思想的流行,提供了丰润而厚实的土壤。宗族—宗法制度与国家制度紧密地揉合在一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基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中国的传统观念并不排斥法。孔子倡导“礼治”,但也讲“齐之以刑”,“宽猛相济”。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历代王朝都公布有“法典”,也曾出现过许多执法严明的官吏。但在人们的意识中,法不过是一种作用有限的工具。

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宗法社会中,商品经济不发达,专制主义统治和人身依附关系长期存在,人们的法权观念极为淡薄,法律关系也比较单纯,民事法律关系很不发达,民事纠纷的调整以道德伦理为尚,强调调解;“重德轻刑,重义轻利”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又一特点。

——摘编自游绍尹《试论中国法的产生规律》


(2)依据上述材料,从法律文化特点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