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周王以五等爵制为原则确立对诸侯的统治秩序。如表为关于春秋时期五等爵制的相关记述。这说明春秋时期(     
《左传》僖公四年,许君卒于齐桓公伐楚军中,葬之以侯,礼也。
《吴语》吴王对晋人说:“孤欲守吾先君之班爵,进则不敢,退则不可。”
A.政治传统仍有约束力量B.礼崩乐坏形势日趋严峻
C.诸侯争霸成为社会趋势D.五等爵制推动社会转型
2023-11-11更新 | 474次组卷 | 1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据此可知
思想主张出处
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韩非子》
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商君书》
A.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B.法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C.法家与儒家追求的目标相悖D.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2022-02-25更新 | 437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3 .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2021-09-09更新 | 1301次组卷 | 4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战国前期,“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学派争论如同“水火”。战国后期,荀子提出“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的主张,韩非子的学说兼采道家之长。由此可见,战国后期诸子学说
A.相互争鸣论战的特点B.随着社会转型走向没落
C.呈现出融合的趋势D.原本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出现交变现象。行金版和铜贝的楚国在晚期亦铸行布币,行刀币的齐、燕亦铸行圜钱。这说明战国时期
A.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C.区域间商贸联系的加强D.货币使用状况混乱
2021-03-15更新 | 598次组卷 | 10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联赛历史试题
6 . 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说:“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运用这-观点,对图1和图2关系推论最合理的是
A.诸侯国的争霸战争愈演愈烈B.国家土地转为私有的速度加快
C.铁农具、牛耕取代了新石器D.由“变”而“治”的历史趋势
7 . 商鞅变法后,秦国以法家思想立国称霸,标榜“皆有法式”,国家社会生活大小事务都诉诸法律制度,弱化官吏的人格意象与道德表率。秦朝却围绕忠信、善行等道德品格,教导官吏“劳以率之,正以矫之”。这一变化反映出秦朝(     
A.开启了以礼入法的统治B.行政实践优化治理理念
C.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D.官员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8 . 春秋战国时期防灾思想有较大进步,《诗经》中也有反映水利灌溉的诗句,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与商周时期被动救灾的荒政思想有很大区别。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B.以人为本的救灾思想
C.铁制农具的产生与推广D.仁政民本思想的传播
2023-04-03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考古发现统计,春秋时期的简牍较为罕见。到战国时期,不仅数量繁多,而且内容丰富多彩,从最普通的随葬文件到地理天文、经济社会、法律政治、思想文化都有所涉及。这种变化折射出(     
A.铁犁牛耕的普及B.百家争鸣的盛况
C.书写材质的变革D.社会转型的加剧
2023-04-27更新 | 863次组卷 | 1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时期,“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战国中后期,“弑君”“出君“现象已较为罕见。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的政制逐步转型B.诸侯争霸格局稳定
C.宗法分封制走向强化D.礼乐制度得以恢复
2023-03-10更新 | 567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