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相关史实,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2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构想都具有创新的性质B.迷信观念已经被基本扫除
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D.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
2023-09-07更新 | 402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高二(重点班)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3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和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2022-10-21更新 | 995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社”本义指土地神,社祭本起源于民间社群,但在分封制下,“社”变为贵族的保护神,主持社祭是贵族的专利;战国时期,立社、祭社又成为民众普遍参与的事情。这一变化说明战国时期
A.土地私有确立B.百家争鸣兴起C.出现社会转型D.重视鬼神观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比如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崇尚“天籁”音乐。这些不同主张反映了
A.音乐思想是哲学认识的反映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6 .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2021-09-09更新 | 1301次组卷 | 4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侯,一匡定天下”,企望周之复兴。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希望重现孔子所说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从材料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
A.希望实现国家统一B.主张恢复周王室统治
C.主张加强礼乐制度D.主张实行以德治国
2021-05-20更新 | 573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新知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位学者,提出历史是由文化人创造的。他的理由较为简单:历史的进步即信息量的增加,而为社会提供信息量的当然是文化人。他的这种观点被学界称为“新英雄史观” ……就我今日的理解,文化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如何,直接取决于思想、观念之类的东西在历史中的意义如何。我在前文说过,经济因素虽不可忽视,但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是观念系统。历史是人的活动,而活动的指向则来自于观念。

--启良《中国文明史》


请根据以上材料中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用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层次清晰)。
2021-05-1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
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
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
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
大一统王朝的确立
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
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
沉暮与新生
上表是由著名史学家李学勤.郭志坤主编的《细讲中国历史》(全套12册)标题(节选),对应中国古代史上十二个时期。请选择其中一个标题,运用具体史实对标题予以阐述并指出其对应时期。(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思想流派,由于这些思想的提出者政治立场不同,导致其治国思想差别很大,但他们在对待君主的态度上却高度一致,均坚持“君主专制”。这说明当时
A.国家统一为人心之所向B.兼并战争推动思想统一
C.等级分封重新焕发生机D.法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