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威王设立的一个招徕四方文士讲学议政的学术机构。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这反映(       
A.齐威王以重视人才为强国之本B.齐国拉开了百家争鸣的大幕
C.政治与学术文化活动联系紧密D.士阶层成为时代巨变的先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为春秋战国时期部分思想家关于“义”的认识。由此可见,他们都将“义”视为
思想家认识
孟子无礼义,则上下乱。
墨子且夫义者,政也。
庄子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
韩非遇诸侯有礼义,则役希起。
A.治理国家的准则B.加强集权的工具
C.区分等级的依据D.实现统一的手段
2022-06-07更新 | 918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先秦思想,异彩纷呈。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推崇“人定胜天”;道家追求“功遂身退”的“无为而无不为”。这从侧面反映了
A.早期民本思想萌发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诸子百家兼容并包D.先秦思想流派众多
4 . “文”“质”之争是先秦时期思想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文”表现于外,“文”表现于外构筑起礼仪形式系统,“质”隐含于内,成为人心的道德规范。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主张外在仪节与内在仁义品质协调相配,而道家重质轻文、墨家尚质后文、法家尚质反文。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思想家
A.力图解决“礼崩乐坏”的现实困境B.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价值取向
C.极力促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D.主张思想进步需借鉴他派主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是“百家争鸣”中杂家的代表著作,其特点是“兼儒、墨,合名、法”,对各家各派学说均有所采纳。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A.思想呈现活跃局面B.思想文化逐渐趋同
C.政治逐渐走向统一D.诸侯争霸列国纷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经过古公、文王、武王三世的经营,居然击败了商王国。但周人没有被轻易的胜利冲昏了头,他们处处都反思这一历史发展的原因,最后才认定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论。周人提出的“天命”观念,可以引申为两点:第一,统治者的治国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第二,超越的力量,亦即上天,对人间秩序有监督与裁判的权カ。这些观点,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突破。某一政权的合法性,是基于道德性的价值判断,而上天有裁判权,这种观点摆脱了宗神与族神的局限,转化为具有普世意义的超越力量。统治者承受天命,即须负起天命赋予的道德责任,而上天只以道德的要求,裁决统治者是否称职。这是高超的理想,很难在真实的人生完全实现;但是,正由于有此理想,人间秩序的境界得以提升!周人悬此理想,可谓是中国文化上划时代的大事,不像别处以神意喜怒为标准的文化,要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才走到这一步。

——据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时人仍言天命。但与西周天命观相比,春秋战国时的天命论发生了显著变化。它不再是普天之下国祚的依据,而是转换为得天之佑的意思。其使用者也由周天子专属而降至诸侯、贵族阶层,天命的神圣性渐次褪去。更有甚者,天命竟为人的意志所挟持显示出工具化的色彩。此外,春秋战国时人对于天命与德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坚持德为天命之根据;有人却肯定命定之天的作用;有人则意识到天命并不专辅明德。倘若说以人事作为天命转移的根据意味着周人理性精神的出现,则可见春秋时期的天命观并非沿理性线索发展。

——据罗新慧《周代天命观念的发展与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天命观的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天命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7 .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2021-09-09更新 | 1301次组卷 | 42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1月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8 . 表1为考古资料显示的春秋早期至战国晚期渭水流域秦人葬式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注:直肢葬是西周时期贵族的丧葬形式
A.社会等级秩序逐渐变动B.邦式等级色彩彻底消除
C.外来民族政治冲击明显D.专制集权色彩日益浓厚
2020-11-01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萧公权认为,西周时期社会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春秋战国社会战乱频繁,促使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墨家和儒家同情于封建,这都具有复古或守旧之色彩,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变革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B.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C.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D.先秦诸子思想走向趋同
10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08次组卷 | 13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