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关于尧舜禹禅让问题,孟子认为“昔行,舜荐禹于天,十年有七,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韩非认为“舜逼尧,禹逼舜……人臣弑其君者也”。二人认识不同主要源于各自
A.阶级立场B.政治思想C.历史视角D.史料选择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马基雅维利“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
孟德斯鸠“假如有一个君主,不但毫不使人民生活幸福,反而加以蹂躏和摧残,于是人民服从国君的基础立即丧失”“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梁启超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请以“君权”为主题,任选以上两则史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时代背景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3 .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认为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在“利”上;道家认为人的本性为自然性,社会性是自然性的异化表现;儒家认为道德是人们生活的最高层次,礼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这说明先秦时期
A.人的属性成为讨论点之一B.人们主体意识觉醒
C.唯物主义的思想已经形成D.思想领域多元开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