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2021-06-13更新 | 16603次组卷 | 130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重庆·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
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
2023-12-02更新 | 3024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孔子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韩非子说:“今轻刑罚,民必易之。犯而不诛,是驱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则可谓伤民矣!”这表明两者(     
A.重视民众的治理B.轻罪重刑的策略
C.外儒内法的思想D.以刑辅德的理念
4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19次组卷 | 138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先秦时期,墨子主张“尚贤”,而孔子认为亲亲的重要性在尚贤之前;墨子强调“尚同”,孔子则认为政治、社会有阶级之分;墨子主张“兼爱”,孔子则认为爱有差等。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两者(     
A.道德观念的差异B.所处政治环境不同
C.政治立场的分歧D.政治思想完全对立
2022-09-08更新 | 1063次组卷 | 16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孔子的一些经济思想。由此可见,这些思想的基本要义是(     
治民观赋税观节俭观生态观诚信观货值观
居敬行简敛从其薄宁简毋奢取物有节无信不立待贾而沽
A.天下为公B.以民为本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
2022-08-27更新 | 1828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盐池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大武》以诗歌乐舞来表现武王克商的丰功伟业,作为周代的礼制,往往用于祭祀、庆典等活动。孔子对《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予高度赞扬,但对其歌颂战争功绩的内容却有所不满,称其“尽美矣,未尽善也”。这主要表明,孔子(     
A.肯定商周鼎革的进步意义B.推行仁为核心的政治实践
C.要求恢复周制的政治理想D.重视发挥礼乐的教化功能
2023-02-03更新 | 719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战国时期的荀子则主张隆礼重法。春秋时期老子主张退回小国寡民的时代,而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则主张顺应民时、轻徭薄赋。思想领域的这种演变(     
A.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体现了思想家理想化的社会诉求
C.得益于儒道两家的融合D.集中体现了下层平民的内在要求
2023-10-14更新 | 468次组卷 | 24卷引用:宁夏固原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商周历史文化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016-11-27更新 | 3395次组卷 | 13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出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观点,其中孔子主张(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兼相爱,交相利;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