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史料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等。据此,指出图1、图2所属的史料类型。
(2)任选图1或图2中的一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对所示文物或人物进行介绍。(要求:内容包括时空信息和历史价值,叙述逻辑清晰)
2021-10-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陆。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カ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カ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 传说,禹在早年克己为公,全力治理黄河,晚年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启杀死公举的继承人伯益,夺取权位,尧舜以来的禅让制至此遭到破坏。

——摘自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二分册


(1)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化?你认为这一变化是必然还是偶然?请简单说明理由。
(2)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作者思想倾向如何?
(3)为什么上古时期的历史记忆常常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传承下来?你如何评判神话传说的史料价值?要了解上古时期的历史,你认为还有哪些方法?
2021-12-0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实验中学(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画像中的孔子
观察以下三幅不同历史时期画家所绘的孔子像,回答问题。

问题
(1)这三幅画像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这些画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反映出后人对孔子的历史记忆有何共同之处?
(3)你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画像的史料价值?
2019-11-01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4 .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历史文献中关于禹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禹)敏给克济,其德不回(违背),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用葛藤把棺材捆住),绞之不合,通之不坎……
《韩非子·饰邪》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A.各学派借古代权威阐明主张B.均为二手史料缺乏参考价值
C.新兴地主阶级诉求得到反映D.客观呈现禹的道德模范形象
2024-03-01更新 | 29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材料三   末作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史料反映的两派治国主张?
(2)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三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
2023-10-2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不同的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认识、分析历史的方法和视角。不同历史观折射出不同的思想观念。

材料一   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韩非子》

材料二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孟子》

材料三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

材料四   《道德经》与《论语》中关键词出现次数统计

书名

总字数

“道”

“德”

《道德经》

约6000字

75

40

《论语》

约11750字

89

43

(1)依据引注篇名人物,对其所属学派进行对应(填写材料序号)
儒家:______法家:______道家:______
(2)依据材料判断,“中古之世”距今大约(     )孟子生活的时代距离尧、舜时期大约相距(     
A.4000年B.2100年C.1600年D.1100年
(3)研究中古以前的历史,采信史料的途径是(     
A.查阅史书文献B.收集口传资料
C.阅读神话资料D.考古与文献互证
(4)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历史观?
(5)某校历史探究小组在阅读《道德经》与《论语》后,制作了下表。该小组认为“道”“德”两字出现的次数,《论语》均比《道德经》多,这足以证明《论语》比《道德经》更注重道德观念的表达。这种说法合理吗?简要解释你的回答。
2023-11-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推动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兴趣小组成员在布展过程中对相关的议题展开来热烈的研究与讨论。
(1)研究: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下列表格)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世卿世禄制没落,军功爵制盛行
C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分封制崩溃,向中央集权转型

●社会大变革

(一)背景:__________

(二)表现:

i工具与技术变革:__________

ii.制度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__________

(3)人才选拔上:_________

iii.军事变革:车阵式讨伐式微,骑步兵袭杀兴起

iv思想变革:百家争鸣


(2)若就该提纲展开研究,以下哪些是直接史料?
     
直接史料(填写字母):_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3)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请将以下观点与人物配对(填写字母)
A、“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人性善,倡“仁政”
D、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E、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若此,则天下治。
F、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
墨子______     荀子______     孟子______   老子______   孔子______   韩非______
2023-11-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有关《诗经》研究的部分代表性观点,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学者观点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有三千余篇,经孔子去其重,取三百五篇。此说多为后人所赞同,如班固等人
孔颖达《毛诗正义)认为:从经传所引诸诗看.存者多而亡佚者少,不容孔子十去其九
朱熹、叶适认为孔子只是刊定而已,谈不上删与不删
现代学者司马迁生当西汉初.所见材料多,删诗与否,亦有不同说法,但他取三千之说,必有依据
A.研究《诗经》不能以《史记》作为参考史料
B.历史的真相随着时代发展一定会被揭开
C.历史叙事通常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D.《诗经》由不同时代学者搜集和整理而成

9 . 春秋战国,社会裂变,思虑百端;思想与时代,交相呼应,共奏华章。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下列表格)
A.精神觉醒,百家争鸣             B.世卿世禄制没落,军功爵制盛行
C.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分封制崩溃,向中央集权转型
E.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社会大变革


(一)背景:_____①______
(二)表现:
1.工具与技术变革:______②______
2.制度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_______③______
(3)人才选拔上:_______④______
3.军事变革:车阵式讨伐式微,骑步兵袭杀兴起
4.思想变革:______⑤_______
2.若就该提纲展开研究,以下哪些是直接史料?


直接史料(填写字母):______(不定项选择)
3.名家辈出,名言流芳。请你将下列思想家和他的言论配对。
2022-11-0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材料三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儒家学派的哪些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史料反映的道家和法家的治国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