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2 .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2017-10-19更新 | 350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偷偷的察看)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韩非子在此强调的是
A.人性恶前提下的君臣之道
B.推行改革变法的重重阻碍
C.加强中央集权的艰难过程
D.贵族政治体制的多种弊端
4 . 李斯说:“古者,天下散乱,不能整齐划一,所以诸侯并立,厚古薄今,崇尚虚言。今皇帝统一天下,宜替天下分辨黑白,定于一尊。”由此可知李斯属于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墨家学派D.法家学派
5 . 有学者指出:中国由封建天下转力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与下表信息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A.①道家②墨家③法家④儒家B.①儒家②法家③墨家④道家
C.①儒家②墨家③法家④道家D.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
6 . 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8 . 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在他的专著《读史的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的一页,道家科研成果则是最的一页。”与试题要求能一一对应的选项是
A.刻毒、深刻、聪明
B.深刻、聪明、刻毒
C.刻毒、聪明、深刻
D.深刻、刻毒、聪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先秦时期儒家认为父子之间应是“父慈子孝”,仅体现在道德层面;而汉代以后则变成了法定义务,强调“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这种变化
A.强化了儒学独尊地位
B.反映了家庭关系的不断紧张
C.淡化了家庭伦理关系
D.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10 . 《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这种认识
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
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
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
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